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生教育 / 實驗室 / 學生心得體會 / 正文

學生心得體會

2023年第十七期暑期學生心得體會(匯總)

發布時間:2023/06/30

1. 安之晗(中南大學,蔣輝實驗室)


很感謝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為我提供了一次如此豐富多彩充實的科研旅程。

我所在的實驗室是蔣輝老師的實驗室,主要研究線粒體的質量控制和穩態維持。第一天見到蔣老師他花了近2個小時給我們講了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和其中某個部分取得的研究成果。我們嘆為觀止,也深入了解了未來一段時間要做的工作。

在實習期間,我深刻體會到了科研工作的嚴謹和細致。我的任務是復現先前澤慧學姐已經完成的一個GPI KO線粒體氧化應激的實驗,然后在日常跟著師姐做她正在推進的實驗。最開始幾天的實驗都是我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已經做過的實驗,我感覺有點枯燥,但在深入了解這個實驗的目的,看著師姐嫻熟的計算和實驗技術后,我感受到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真諦是idea。當你在腦海中對你要完成的課題有一個總的認識后,你就需要思考需要怎么分組,利用什么實驗方法來開展實驗,如果出現陰性結果應該怎么開展下一步研究。而在真正開始做實驗時你也要保持謹慎,盡可能地減少失誤,并能對可能出現的失誤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這些是我在學校里學不到,體會不到的。實驗方面我做了細胞培養、PCR、Western blot、質粒小提、瓊脂糖凝膠電泳、流式細胞術等實驗技術方法。在獲取實驗數據后,師姐還很熱心地教我怎么處理數據怎么繪制圖像,讓我能把原始數據變成可以發表的數據。

實習期間我還參加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參加了格物致知比賽,聽了許多高年級的師兄師姐英文匯報他們的成果;參加了組會,聽師姐分享了一篇論文,也聽蔣輝老師分享了他對科研的態度;我還有幸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學術年會,聽了4天的報告,讓我對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化學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等等學科都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也了解到了前沿的課題進展。

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實驗技能和理論知識,還對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實驗室里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細心,我發現自己在一些方面還存在不足,比如實驗操作不夠熟練、數據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將在未來的學習和科研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

這次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實習讓我收獲頗豐。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能,還結交了一些優秀的老師和同學。這次實習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目標,我希望將來能夠繼續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2. 陳修羽(浙江大學,劉臻實驗室)


轉眼間一個月的summer就已接近了尾聲,現在回憶起這一個月,最大的感受便是充實和

NIBS summer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主要的,恰如王所在開營時說的那樣,是來體驗真實科研的氛圍的。

作為一個大一的化學系萌新,一開始并沒有想要報名summer,機緣巧合之下,從學長處聽聞nibs是國內最好的生科院所,以及上網沖浪時產生了對生化交叉方向的興趣,便報名了summer,來到劉臻老師的實驗室學習酶催化以及定向進化。

劉老師到北生所尚不到一年,但實驗室中的各種事項都有條不紊的進行,既有我相對熟悉的底物合成,也有我從未接觸過的PCR、提質粒等生物學實驗,背景各異的師兄師姐都在廣泛地學習各種新知,例如生物信息學、蛋白質設計等,大家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一起進步,氛圍十分親切。

在這一個月中,師兄師姐非常耐心地指導我進行文獻閱讀、收集信息和各種實驗。毫不客氣的說,我作為一個英語渣渣,這一個月甚至讓我的英語閱讀能力快速提升。作為一個生性有些慫的人,在進行各種操作之前總要向師兄師姐多次確認,而師兄師姐也不厭其煩地回答我的問題。我漸漸從自認為沒有師兄師姐盯著就能炸了通風櫥,變得可以獨立做實驗。這一個月基本都是邊做實驗邊學習其原理的狀況。

NIBS的年會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雖然化學專業的我對生命科學的研究半懂半不懂,但各路豪杰的報告仍令我深受震撼,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充足的準備和久經沙場的思維。此外,還看到師兄師姐們在運動場上虎虎生風,在舞臺上璀璨奪目,讓我深感所里的科研人員在文體上同樣杰出。

在老師的建議下,我進行了一次literature report,雖然算是做到了邏輯合理、脈絡清晰,但在師兄師姐做的進行比較后,發現自己仍存在許多不足,例如缺少對其他相關研究的引用等。雖然得到了老師和師兄師姐的肯定,但心中還是快樂和遺憾交織。

通過這一個月的summer,我收獲了知識、能力和快樂,雖然我對我未來的方向仍沒有其他人那樣清晰,但這一個月必然是我寶貴的記憶和財富


3. 董羽揚(中國農業大學,何新建實驗室)


當班長在summer群里提醒大家交心得體會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一段旅程就要告一段落了,離別總是來得很突然,讓人措手不及。第一天來NIBS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轉眼間就要跟這里說再見了。閉上眼,讓這一個月在我的腦海再回放一遍,嗯,真的很精彩。

我覺得這是我的幸運可以來到何新建老師實驗室做summer,He Lab是一個非常溫馨的實驗室,還記得第一天來實驗室報道時就有師姐熱情地帶我去何老師辦公室,何老師簡單地與我交流后,就馬上找了師兄帶我熟悉實驗室和相關實驗工作,大家的友好和親切一下子就讓我緊張的心情消散了不少。在這一個月里,我認識了許多超級nice的師兄師姐:可愛的小敏師姐和我都有著很低的笑點,我們總能因為一些實驗中的小事就笑成一團,小敏師姐好像每天都活力滿滿的,即使實驗上有不順利的地方也很少見她有心情低落的時候,能坐在她旁邊做實驗,跟她一起快樂,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還有見到我總會say hello的軍儒師兄,他臉上總是笑笑的,這讓我覺得很溫暖親切,當然也要感謝軍儒師兄讓我實現了聽一次組會的愿望,哈哈。在這一個月里,每一次跟師兄師姐們的互動都讓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和善良:在我不知道DNA marker在哪里時,真真師姐會停下手上的活兒幫我找試劑;思遙師姐會在我不知道實驗步驟的時候給我protocol;在暗室里壓片什么也沒有壓出來的時候,彬彬師姐會給我壓片的建議;有時還會遇到不會使用的儀器,所以感謝錢鋒師兄教我怎么鎖槍。每一次當我遇到問題尋求大家幫助時,師兄師姐們都會耐心地對待,真的非常感謝這一個月里大家對我的照顧。

當然啦,最最最要感謝的師兄是我的老大——張釗晨師兄!在我眼里釗晨師兄是一個對課題很有想法并且非常努力的人,他做實驗的思路也很靈活,所以在跟著他學習的這一個月里我受益匪淺。還記得在我來的第一天師兄就帶著我風風火火地開始做ChIP實驗,這是我第一次做持續時間這么長的一個實驗,做ChIP的四天時間里,每一步操作的注意事項,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師兄都耐心地給我講解,在我上手進行操作的時候師兄也給了我許多鼓勵。師兄并不僅僅帶著我做實驗,他還給我講了他的課題實驗思路,這樣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就不是在做一個個獨立的實驗,而是能理解為什么要做這一步實驗,下一步該做什么實驗。在這一個月里,做RNA-seq、提質粒、做轉化、提蛋白、做western blot、做pull down、做雜交、收種子……一圈實驗做下來,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雖然在實驗過程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但師兄總會認真地指正我,耐心地給我分析和講解。更讓我感動的是釗晨師兄給了我非常大的信任,他常常會讓我進行獨立實驗,這對于我而言無疑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和肯定。

這一個月里,我認識了來自天南地北的summer朋友們,每次和他們溝通交談都能get到許多信息,大家相互學習也讓我漲了不少見識,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NIBS還給了我們一起去天津開年會的機會,在那里每一天的講座都是一場知識的盛宴,大佬們介紹各自實驗室的研究進展就好像是一幅包羅萬象的畫卷展開在我的眼前,讓我領略了NIBS不同實驗室的風光,了解了不同研究方向的課題。在講座現場大家可以自由提問,思維碰撞出的火花讓我進一步見識了科研的魅力。年會上的歌手大賽也讓我發現大家不僅是實驗高手還多才多藝,在這里我要為周沁怡姐姐打call!她在舞臺上的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

時光易逝,一個月轉眼就過去了。縱有不舍,但回首這一個月的點點滴滴更多的心情是感謝和幸福,感謝NIBS給我來到這里的機會,幸福每一天學到的東西和遇到的人。

人生何處不相逢,離愁別緒無需多談,我相信,后會有期。


4. 杜佳璇(中山大學,韓霆實驗室)


幸福時光永遠是短暫的,一轉眼來NIBS已經快一個月了。從最初報名時的忐忑不安,到接到入選通知時的驚喜欲狂,再到如今將要離開NIBS的戀戀不舍,一切都歷歷在目,充滿幸福和留戀。在頂尖實驗室與嚴謹又可愛的師兄師姐和老師們朝夕相處的這個夏天,將會是我回憶時記起的最甜蜜的夢。

第一次了解NIBS的暑期訓練,是在與班主任的交流中得知的。當我登錄NIBS的官網,看到PI們雄厚的科研實力,閱讀起之前summer留下的心得,不禁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懷著質樸的熱情,下定決心一定要來到這個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圣地。還記得當初我在遞交材料時遇到了一些困難,如果沒有從NIBS返校宣講的吳植恩師姐和楊濱師兄的熱情幫助,我根本不能來到NIBS感受這一個月精彩的科研生活。當我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這個暑假走進NIBS的懷抱時,NIBS就已經給予我了熱情關懷和最大幫助。

在我忐忑又恭敬地寄出報名文件的一個多月后,一封“恭喜你已被選入.....”的郵件徹底點燃了我埋藏在心底的熱忱。我在宿舍里興奮地轉了三圈,又跑到門外激動地跳起來。而當我真正來到NIBS的大門前,心底的激動也達到了最高峰。綠樹豐茂,紅樓半掩,大名鼎鼎的NIBS就那樣靜靜立在那里,待我去探索。而當我推開主樓的旋轉門,更是發現里面別有洞天:干靜清爽的花壇和大廳、熱情細致的前臺工作人員,讓原本緊張激動的我有了種回家的放松感當我從研究生報道處走出,穿上NIBS的白色文化衫,戴上專屬于我的門禁卡,走進實驗室與熱情又細致的韓霆老師見面,最后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時,我真切感受到了實在的幸福: 我終于成為NIBS的summer,在這里留下了我的印跡。

作為summer的科研生活是非常愉快的。尤其是在師姐的帶領下,親自完成在理論課上學到的“酶切連接和轉化,電泳 RT PCR”,曾經覺得遙遠的技術現在成為了實驗室的基本功,心中總是有種理論終于落地于實踐的興奮感。當然實驗中難免會出現失敗,但奇怪的是,在NIBS,我從沒為這些事情傷心過,坦然找出問題,然后重新做一次,逆風翻盤。當我在實驗室有不敢確定的操作時,就滿實驗室搖人,懷著“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向有惑必答的師兄師姐們尋求幫助。是亞梅師姐的安慰鼓勵和其他師兄師姐們的熱情幫助讓我總感到安穩踏實。當然除了實驗,科研生活也少不了文獻閱讀。韓老師舉辦的Journal club讓我在閱讀文章時有了更多對思維邏輯的審視和批判,掌握了不少解決科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和實驗手段。

在這里,我看到了這個方興未艾的實驗室的生機與活力。工作時間耐心細致地帶我做實驗、休息時間同我們熱情分享美食的超級美麗可愛靠譜負責又大方的亞梅師姐、勤奮又和善的盼睿師兄、總是笑瞇瞇的阿哲師兄、美麗嚴謹又勤勞的麗珍師姐、隨和又負責的雷子師兄、可愛的崔悅師姐、發了NC的亞忠師兄、排球技術和實驗技術同樣頂尖的陸煜師兄、聰明又扎實的曾智師兄、超級了解北京的麗琪師姐、還有亞龍師兄、羽柔師姐、龍志師兄、希龍師兄......實驗室里熱心腸的師兄師姐們,讓我切實感受到實驗室的團結友愛和生機。當然也超級感謝和我一起跟在亞梅師姐身后努力學習的董晨同學,一起進步一起成長的日子總是難忘的,祝你考研順利!最讓我敬佩的還是韓霆老師,不是像學校的教授那樣威嚴坐在辦公室中,而是常常直接走到師兄師姐的工位前進行交流和學術指導,了解課題最新進展,辦公室里也總是長久響起學術討論的聲音。尤其是韓老師找我聊在實驗室生活的感受、交流之后可能的科研方向時,我心里不禁佩服贊嘆,這應該就是孜孜求索、潛心科研、專心育才的科研工作者的風采吧!

除了科研學習上的幫助,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NIBS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我們的宿舍被安排在靜思湖邊的小紅樓,環境優美,生活方便。食堂中每天更換的菜譜、半價飯菜、周末一元餐優美高雅的西餐廳......這些關懷和細節總讓我流下幸福的眼淚。

在北生所眾多激動人心的活動中,年會必然占據重要地位。高檔的酒店、寬敞的會議大廳、豐盛的自助餐讓我無比留戀,甚至還可以唱卡拉OK、泡大溫泉,歌曲大賽上王所的合唱讓我回顧了好多天。當然重頭戲還是PI和嘉賓們精彩的學術報告。雖然很多地方沒聽懂,聽懂的部分也只剩下了一個大概的模糊印象,但老師們嚴謹的展示、問答環節精彩的問答,都讓我對NIBS的科研工作者們有了更深的敬意,更堅定了以后來NIBS的決心。

在NIBS待了一個月,我越發深刻地感受到NIBS是一個能讓科研工作者們拋卻雜念、全心全意投入到科學研究的地方。我們幾個summer在聊天時經常調侃,summer就是NIBS的遠房親戚,NIBS是熱情包容的主人,永遠用最大的熱情幫助懵懂無知的我們,幫我們安排好衣食起居,指引我們在科研這座高樓大廈中前行,鼓勵我們為這棟大廈添磚加瓦。

真的要離開了才知道有多不舍,越來越感覺study in NIBS = give yourself a chance to be something great。北生所,等我!


5. 郭家銘(新鄉醫學院,韓霆實驗室)


萬事開頭難,寫感悟體會也是一樣的。思緒萬千,如何將感性的認識轉化為具體的文字呢? NIBS summer,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認識實驗技術,到認識研究設計;從認識科學,到如何做科學;從走進NIBS到認識了很多良師摯友和執著于科學探索又親切友善的師兄師姐們。

來到NIBS之前,我滿懷期待,焦急地等待著錄取的郵件,也在擔心,也在憂慮,自己會否會落選。但是!幸運降臨啦,也許是自己大學期間的努力,也許是對追求生命科學的赤誠打動了評選老師們,我入選韓霆老師的lab。

來到NIBS的第一天,我便約好了舍友一同探尋下實驗室的風采,正好韓霆老師在和師兄們聊天。在NIBS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幽默風趣的韓霆老師,雖然課題組很大有很多師兄師姐還有我們summer,但韓老師會經常和大家聊天,聊聊最近的工作,聊聊最近的生活,總是能照顧到在實驗室拼搏的每個人。由于我的專業是臨床醫學,距離基礎生命科學較遠,但我又對基礎生命科學充滿熱情,韓老師還幫助我規劃未來的發展,使我既可以深耕醫學又可以享受探索生命科學未知的快樂。在NIBS我最怕的也是韓老師,韓老師總是在組會上突然襲擊哈哈哈,第一次組會臨時讓我們summer們自我介紹,journal club的時候也會隨機挑人來講,是有一些刺激在的,但這就要求你對文章整體邏輯和具體實驗細節都要有很好的把握。雖然起初對我來說,理解清楚頂刊文章的邏輯和實驗很難,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在韓lab的一個月,我漸漸的鍛煉起來了讀懂頂刊的能力。而且,韓老師會在你不懂的地方事無巨細的給你講清楚,經常自己讀的時候十分頭疼,韓老師講過后立馬茅塞頓開!因此,summer期間的journal club也因此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

接下來就是萬眾矚目的年會環節啦,正好趕上疫情后第一次年會,正好趕上NIBS成立20年。四天的時間里聆聽到了NIBS每一位PI的講座,真的是精彩紛呈,從有機合成到蛋白設計,從斑馬魚到植物到小鼠,十分巧妙的思路和切入點,開展了大量有用還有趣的工作。其中我還向韓老師提問,得到了韓老師和王所的回答,超級激動!!!我當時好奇為什么不能找到腫瘤共有的機制,來找到一種cover很多腫瘤患者人群的治療方法,不過,王所和韓老師給了我解答,確實是我too young,too na?ve。科學問題不能一口吃一個胖子,又很多useful,challengeable,interesting的問題,但是還是認識到現階段科學技術的局限性,要用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來解決useful,challengeable,interesting的問題!

最后,感謝細致認真教我帶我的亞龍師兄!雖然我有時候老把實驗做得不夠好,把實驗搞砸,但是還是很耐心的指出我的問題,細致認真的給我講解實驗原理和課題思路,哈哈哈還在實驗結束的時候帶我一起玩游戲。感謝其他師兄師姐的幫助,讓我度過了非常有意義的summer!

我會永遠難以忘懷和我一起度過五周時間的舍友,難以忘記大家一起泡溫泉,玩三國殺,激烈討論科學問題的每個夜晚~我會永遠記得一起戰勝難讀文獻的同實驗室summer姐妹們,大家都很有實力但又很認真,希望大家都能在探索生命科學的路上取得自己想要的果實!撒花!!


6. 胡婧妍(山東大學,劉清華實驗室)


時間過得真快呢,還記得那天剛好下午課程結課了,睡完午覺心滿意足醒過來的我,看到了那條錄取通知,好像昨天的我剛剛坐著因為錯過了火車而改簽的中轉高鐵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拖著28寸的超大行李箱,帶著滿滿的激動來到這個向往很久的地方。現在,似乎即將要離別了呢……

到這里的那天,夕陽很美,紅色的磚墻很美。拖著箱子去宿舍的時候,宿舍阿姨還熱情的幫我一起推箱子,給我引路,打消了我初來時的迷茫。第二天報道,老師怕我們站著等還準備了小紙條,開啟叫號模式,下午集體帶我們去購置生活用品,生活上的關懷滿分。同時見到了之前郵件聯系過的師兄,師兄本人比郵件里還要溫柔,超級耐心,感覺在學校里沉浸學術真的會讓人更加年輕呢,完全感受不到師兄比我大個7歲。

來到的第一天就是組會,剛剛好讓初來的我們對組里大家所做的東西有個整體了解,師兄師姐都好厲害,講者思路清晰,提問也一針見血,讓我十分訝異的是雖然老師出差,但是組會照常進行,大家的自律與獨立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感覺在所里真的很靜,可以讓你干好正在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打擾,作為一個喜歡單線程工作的人,真的很享受這一點。

在這里是我大學生活之中作息最規律的一段時間,我可愛的兩個師兄,早上都會早早來到實驗室,晚上完成實驗后下班。為了可以跟師兄們步調一致,早上七點起,晚上11點睡,睡夠8小時,早上還能有時間不慌不忙的去實驗室,希望回去之后能夠繼續延續這個好習慣呢。師兄們每次都會喊我一起吃飯,作為一個經常忙著忙著就忘記吃飯餓到胃疼的人來說,真的太友好了。

最初來到這里的兩周,我一半時間在看文獻了解項目的背景與思路,會提出一些問題師兄也超級認真的解答,另一半時間在看兩個師兄做實驗,一個師兄做實驗的感覺是完美到無可挑剔的標準,另一個師兄的感覺是簡潔明了沒有一個動作多余,學到了很神奇的小技巧真的很好用,看他們兩個做實驗真的讓我感受到了差距,到了我真正上手去做,發現差距比我想象的還要大。雖然之前在實驗室中也做過一些工作,但是與這邊所做的多有不同,師兄從頭開始一點點的教我,細致入微到移液槍的使用方法。在后三周我自己真正開始掌控實驗時,常常手忙腳亂,忘記帶這個,多做了那個,腦子和手與嘴巴從來沒有同步過(不知道師兄能不能看到,我真的由衷地為我給師兄們添的麻煩感到抱歉),好多次我的自責情緒已經上升到臨界狀態,但是師兄從來沒有生氣,情緒超級穩定。他還會與我講——發生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就想一想它會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嗎,如果沒有,就沒有必要有情緒,實驗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太正常了,認真分析就好。師兄也有在認真給我進行實驗規劃,這個項目整體周期較長,在我在這里時間是無法全部完成的,為了讓我了解實驗后續步驟,他提前準備了材料讓我進行后續步驟,讓我能夠完整的感受到實驗的整個流程。實驗正常的推進,雖然新錯誤一直在產生,但是舊失誤也在不斷被解決(自我催眠)。

老師出差回來見到了老師,真的很有學術感,講話的感覺讓人感覺心很定,真的會讓你去思考,會很認真的鼓勵我們問問題,包括在年會上老師講完報告之后,我也去問了一些問題,老師超級耐心的回復。

說到年會,真的是學術盛宴!!!能夠在幾天之內遇見各種方向的老師,看他們侃侃而談,在講各自的進展,這么多可以供我選擇的學習方向,給覺得未來未知的我提供了指路方向,我可以去嘗試,去發現,去尋找那個我所想不斷探索的問題。在我所向往的那個未知前方,有這么多優秀的前輩,他們是巨人,我仍在仰望,但我也希望將來有一天,我能夠成為巨人的一部分,為托舉生命科學的未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還遇到了做與我大一非常感興趣但是苦于在本科學校沒有相關方向的老師,問了許多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師也非常尊重我的思考,認真回復我的每句話。此外還有自帶溫泉的房間,我和我可愛的室友一起泡溫泉、聊天,她真的溫柔可愛又聰穎,我們都參加了iGEM比賽,也會一起交流經驗。

非常感激NIBS給我這次機會,讓我能夠有一段體驗科研究竟是什么樣的的旅途,能夠遇見到這么多出色的人,感謝劉清華老師的指導,感謝我的師兄們的包容,感謝實驗所有室師兄師姐對我的幫助與支持,我所向往的前方,并不孤單,有這么多人,與我一同前行。

希望明年能夠在這里再次相見(比心)。


7. 黃瀅瀅(華中科技大學,杜立林實驗室)


不知不覺,來NIBS當summer的5周已經接近尾聲了,但扛著行李、坐昌平線來NIBS的第一天,還歷歷在目。和杜老師見面后,老師為我安排了一個干實驗方向的小課題,我還獲得了一個自己的專屬工位。說來慚愧,作為一個醫學生,我對裂殖酵母、生信分析的了解寥寥無幾,所以當接到這個課題時,我的內心是相當忐忑的,所幸指導我的李穩師姐非常的耐心和友善,我記得第一天進實驗室時,師姐教我學最基礎的Linux語言就花了四個多小時,還給我解答了很多關于Linux語言的細節,告訴我不用擔心編程的問題,我由衷的感謝她,在課題進展、實驗記錄和組會報告中為我提供了細致的指導和寶貴的意見。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在她身上學習到了很多,特別是她在科研過程中的嚴謹踏實、一絲不茍的態度,還有優秀的寫代碼能力以及自帶的一種冷冷的幽默感,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5周時間內,我接觸最多的工作就是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的各種比對,一開始對著一大串序列名稱以及各種顏色表示的氨基酸和堿基可以說是眼花繚亂丈二摸不著頭腦,最后在老師和師姐的指導下才慢慢摸索到了一些實驗設計的內在邏輯:比如說為什么要按照locus來分類而不是序列一致性來分類,為什么要結合核苷酸水平的序列比對來看蛋白質水平氨基酸排列的差異,以及一些braker注釋的問題等等。

在此感謝NIBS為我們提供這次暑期學習的機會,特別是大食堂、西餐廳以及年會的溫泉和演出帶給了我們很多快樂;感謝杜老師精心為summer設計的課題以及對課題進展的指導;感謝Du Lab師兄師姐這個月以來對我的關照,特別是我待的生信組,雖然只有幾個人,但每次組會都可以開很久哈哈哈……除了我最熟悉的李穩師姐以外,索芳師姐很親切可愛,坐在我工位旁邊的文才師兄很友善,我剛來的第一天還幫我把工位上的雜物都清掉了(非常感謝他),梁玥師姐聲音很好聽,國松師兄很博學,開組會時有非常多的優秀發言等等;感謝同行遇到的summer們,特別是236宿舍的競嘉、佳璇和一諾,奇妙的緣分讓我們成為了一個月的室友,初來NIBS相互留言自我介紹,衛生間下水道堵了每天用垃圾鏟快樂鏟水,沒有撐衣桿用掃把魔法改造,發困時可以和室友蹭到別的Lab的咖啡,圍在一起吃冰淇淋蛋糕(謝謝佳怡同學的分享),以及每天晚上做完實驗就會在宿舍一起聊天的日子過得就像一本的流水賬,回頭看方覺珍貴。

失敗是常態,但是偶爾也會有一點靈光一現。我來NIBS的原因是在同校學姐的宣講以及好奇心的驅動下填寫了申請表,所幸NIBS接收了平庸的我,讓我看到了如今時代的科學家們都正在思考什么樣的問題。我原本以為課本里的知識已然繁重,但真正有挑戰性的探索還在書本以外,就像在一片雪地上行走,每踏出一段距離,就插上一個小紅旗,當你到達目的地俯瞰你走過的路線時,才發現自己繞了好大一個圈子。最后的最后,祝NIBS在未來的日子里越辦越好;愿2023級summer奔赴理想,江湖再見;祝愿所有相遇,天高海闊,萬事勝意!


8. 黃則銘中國藥科大學,杜立林實驗室)


在這次暑期培訓中,我認真學習實驗操作、閱讀論文,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勤于思考發問。經過這次培訓,我不僅對科學研究更加了解,而且更有興趣。我學到了很多基本的實驗操作,學會了查找文獻,同時也了解了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9. 柯妍(華中科技大學,巴釗慶實驗室)


我愿將NIBS稱為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夢。

summer報名的ddl存在于日歷app,存在于日程本,存在于心底安靜而整潔的一隅。5月27日,我寄出夾雜希翼與祈盼的牛皮紙袋,報名表與個人陳述從武漢來到北京,從校內的郵局來到NIBS研究生部。6月中旬的一個下午,陽光熱烈,收件箱里閃動著好消息。7月中旬,我來到NIBS。模糊的夢有了具象。

NIBS不處鬧市,所內綠化良好,即使在盛夏,逢雨天也濕潤清涼,適宜安靜思考、踏實學習。在NIBS,我見到紅樓,在summer期間有了所屬的lab。寬敞明亮的實驗室、物資充足的冰箱、整齊有序的實驗臺和溫馨舒適的工位吸引著我。在師姐的指導下,我學習分子克隆技術、細胞實驗操作和熒光成像技術,并將其作為實驗的重點。第一周內,在師姐的示范操作與細致講解下,我對常用的實驗技術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后續的學習時間內,我在師姐的指導下進行獨立操作,度過初期的生澀與緊張,實驗操作更加流暢與熟練。在基礎的實驗安排之外,組會也是實驗室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兄師姐們匯報本周的工作進展,與老師共同分析實驗結果,探討實驗設計。此外,還有一定的時間用于資料學習、文獻閱讀和參加所里舉辦的各類講座。

NIBS的年會是每年夏天的重頭戲。全所的PI匯聚一堂,展示近期的工作, Q&A環節更是寶貴的無障礙交流機會,在問與答之間更進一步感受思辨的美妙。歌手大賽、歡樂跑、溫泉都為白天的緊湊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放松。

NIBS的食堂與健身房都為生活意趣提供了良好的安放之處。努力學習后,我在西餐廳喝下治愈的石鍋牛肉豆腐湯;也在雨夜無人的健身房開啟一場“養生模式”的鍛煉。

還有一周,暑期訓練計劃就要結束了。昨夜在細胞間時,我突然抬頭看到了細胞培養箱的二氧化碳管是從空中走線,原來日日都會來的地方,還有我未曾發現的趣味。離別時刻的意外發現,更讓人覺得時光飛逝,仍有未圓滿的地方。

感謝巴老師接收我,能夠在如此優秀的實驗室學習是我的幸運。

感謝我的帶教師姐,在實驗出錯時鼓勵我這是成長的必須階段,使我不陷于自責或恐懼;在初來乍到時陪伴我,使我快速適應實驗室生活,帶我探索西餐廳與水果攤,分享面館的烤冷面和小食堂的糖醋排骨。師姐實驗時的細致認真與對待工作、生活的智慧,使我更加意識到周密細致、靜水流深的重要性。

感謝巴lab所有成員的友善與親切,讓我迅速融入大家庭,并在這里有了歸屬感。

感謝NIBS的細致策劃與統籌安排,為summer提供良好的食宿條件與路費支持。

感謝summer的經歷,我會記得深夜實驗室獨處時的安靜,記得組會時見到曾閱讀過的文獻的作者討論課題時的感動,記得一方整潔有序的實驗臺與工位,記得夕陽下的紅樓,記得無人的健身房,記得雨中NIBS的空氣。

這段難忘的夏日旅程,會鼓勵我在奔赴遠方的道路上不斷充實行囊,在前路艱難時不忘仰望星空。

希望我們會再相見。


10. 孔德欣(中國藥科大學,蔣輝實驗室)


收到NIBS暑期訓練營的錄取通知時,我立馬就跟家人打電話分享了這個好消息,我真的非常激動!現在,在NIBS的五周生活即將結束,我想說,真的很榮幸能夠來到這里體驗科研生活,我在這里度過的每一天都快樂而充實!

科研學習

我很榮幸能夠進入蔣輝老師的實驗室,老師幽默而且溫柔。在報道的第一天,他給我們幾個summer介紹了他的實驗室在做什么,雖然聽到后面有些困難,但我真的很開心。老師還很負責地給我們summer提供了可以做的實驗,讓我們選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其實在來NIBS之前,我沒有太多實驗室的經驗,所以很多實驗我都不會做。幸運的是,負責帶我的鄭靜師姐非常溫柔,也很耐心,她會給我詳細地介紹實驗每一步的做法和目的,并且規范我的操作,教我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她還鍛煉了我自己設計實驗的能力,并教我如何處理實驗結果圖。五周下來,我真的學到了很多!

快樂生活

NIBS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特別是我的室友,四個有趣的人聚在一起玩真的非常快樂,我們經常一起去吃飯,邊吃邊聊有趣的事情,感覺四個人湊一起就沒有不笑的時候。說到吃飯,NIBS的飯很好吃,而且比較健康,很難不愛!

年會期間過的也非常愉快,在豪華大酒店里,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好。我特別喜歡歌手大賽的決賽,周沁怡師姐的舞臺表現力太強了,好喜歡;還有王睿師兄,唱歌真的好酷;還有我們實驗室的陳虹宇師姐,唱歌好好聽!

和光同塵,與時舒卷

NIBS是一個潛心科研的地方,可以讓我探索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生命科學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這里,我對于實驗、科研有了更多的敬畏感,慢慢的,我也能夠在實驗室中真正靜下心來,懂得科研“苦行僧”的含義。時光不負實干者,我將繼續努力,充實自己!

感謝NIBS讓我有這樣的機會來體驗科研生活!

感謝蔣輝老師對我們summer的鼓勵與支持!

感謝鄭靜師姐對我實驗中的各種耐心的指導!

感謝NIBS所有可愛的人!祝愿各位師兄師姐科研順利!


11. 李瑋杰(清華大學,陳婷實驗室)


轉眼間,在NIBS的時光只剩下了不到最后的一周。在幾周的時間里,我受益很多。

首先對于我一個并非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此前并未開展過任何生物相關實驗,這次能夠在實驗室中學習到一些生物實驗技能,比如genotyping,組織切片,讓我受益匪淺。實驗室的師兄師姐也非常nice,尤其感謝吳鵬師兄對我這樣一個頻頻出錯的問題學生也十分包容,總是耐心地進行講解,感激萬分。

另外在NIBS的生活也是十分豐富,尤其能夠遇到同樣對排球抱有濃厚興趣的summer和師兄師姐,尤其要感謝王書娟師姐,人真的很nice,對于一個剛剛加入NIBS野球局的我總是細心地講解這邊規則的不同,讓我能夠很快地適應這邊的排球氛圍。

在暑訓的過程中,還有機會和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志進行交流,不僅讓我收獲頗豐,也收獲了友誼。

為期四天的年會更是令人回味,豪華的酒店,豐盛的飯菜,舒適的溫泉,最重要的,還有高水準,高質量,多方向的精彩報告,更是讓人受益匪淺!

雖然我即將離開NIBS,但這份回憶會永遠留在心間。


12. 李盈敏(北京師范大學,林睿實驗室)


從處暑到立秋,時間不知不覺就從手邊溜走了,一月的光陰也只覺忽然而已。回望過去一月,出發前的忐忑期待、剛到所里的好奇激動,幾周前的這種感覺仍十分清晰。對這里所有發生的一切,唯有感謝。

北生所坐落在生命科學園區內,隱秘的地理位置遠離了外界的喧囂繁鬧,仿如一座遺世獨立的科學圣地。剛到北生所報到時,大廳里的學術文章發表墻和樓里的頂刊封面,不由得心生敬佩。同時心里也埋下了一個疑問:占地面積并不大的北生所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夠做到頂尖的水平。

當我體驗到平價的食堂美食、周末“一元餐”、24小時開放的健身場所等貼心便利的服務,干凈整潔的辦公實驗環境,以及實驗室manger、helper等人員各司其職,解決了很多實驗室的大小事務……所里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讓科研人員可以只在科研實驗上花心思,不必為其他瑣事煩心,真正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研究。當我了解到所有實驗室的面積一樣,看到導師學生一起在食堂排隊就餐,并且沒有各種繁瑣的材料提交……浸潤在自由平等的文化氛圍里,沒有權威,大家自不必擔心挑戰權威,并且敢于去質疑批判。

一個月里在實驗室中的生活過得十分忙碌和充實,到實驗室的第一周,聽師兄師姐講解原理操作、自己上手熟練、整理protocol、撰寫實驗記錄、復盤反思,每天就像一塊海綿一樣在知識的海洋吸收水分。而且自由慵懶的假期生活也讓我無法快速適應實驗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所以每到夜晚整個人電量耗盡,需要立即進入休息狀態以準備接受明天的高強度的運轉。但兩周之后,我漸漸地融入了所里的生活,并學會從中找到調劑。臨時起意騎車去永旺商場shopping,回學校洗衣服并給自己放空半天,跟實驗室小伙伴聊天談心……這些都是難得別樣的經歷。

盡管按部就班的實驗室生活是單調重復的,但實驗室里可愛有趣的人們卻給這種生活添上了很多色彩。當你有任何問題向周圍的師兄師姐們求助,他們一定會熱心地向你伸出援手,幫助你解決問題。你們可能都有細胞被污染的經歷,會有一樣的悲傷與不解;你們可能在實驗之余發現實驗室的神奇好物;你們可能會一起討論某個八卦,共同開懷大笑;你們可能會一起去打羽毛球,享受運動后帶來的愉悅感;你們可能約著一塊去西餐廳,結果吃了閉門羹……同時你也會敬佩他們生活的純粹、對實驗的嚴謹認真以及面對失敗的良好心態。

總而言之,在一個月里接觸到了很多理論學習過的實驗操作,近距離了解了科研生活。感謝NIBS暑期夏令營的機會,讓我可以有幸成為一名summer,同時非常感謝付瑩師姐給我足夠的信任,讓“實驗小白”的我放心大膽完成實驗。最后的最后,相信在將來,在NIBS的一月生活絕對是一份會帶著笑的回憶!


13. 李澤璘(南昌大學,曹鵬實驗室)


Wonderland for Science

這個暑假,我有幸來到了傳說中的NIBS-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進行五周的科研實習。從2023年7月17日的第一天起,我便沉浸在NIBS濃厚的學術氛圍中。

實驗樓的初次探訪

與室友漫步在NIBS的實驗樓,一不小心便被拉進了真實的科學世界。這里不僅讓我感受到了科學的活力,更讓我看到了NIBS的學術精神。在這里,每個人都在積極探索,共同推動科學的進步。在這里,我沒有感受到上下級的隔閡,只有思想的碰撞與靈感的迸發。這讓我深刻地意識到,NIBS是真正的科學殿堂,充滿了探索和發現的可能。

入營典禮

王曉東所長向我們介紹了NIBS的歷史與發展歷程,我們也有了新的名字-“summer”. 曉東所長告訴我們,NIBS與每一屆的“summer”一同成長,希望我們在這五周能真正的體驗科研,敬畏科研,熱愛科研。

神經科學實驗室的學習

來到實驗室的第一天,曹鵬老師向我們三個summer介紹了實驗室的三個方向:生理防御反應,病理防御反應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神經環路機制。隨后,我們在師兄師姐的帶領下,開始了對神經科學的探索。通過觀摩師兄熟練地進行立體定位注射、光遺傳及化學遺傳學行為學、小鼠心臟灌流、鼠腦切片、免疫組化、膜片鉗電生理等實驗,我不僅親身體驗了文獻上的神經科學的各種研究方法,每一次自己動手操作也讓我對實驗及其背后的原理及目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科學的道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這一點在我的每一天的實驗中都得到了生動的體現。對生命的探索充滿了挑戰和困難,而對大腦的研究尤甚,每一步都是謹慎、嚴謹的探索,每一個問題的解答都可能揭示新的未知。研究大腦就像在一片未知中探求茫茫宇宙的規律,而這也引發了我們對探究神經科學問題的思考。大腦以其自身高度的復雜性,吸引著無數科研人員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索,而對于神經環路的研究,是連接微觀層面分子細胞水平上的研究與宏觀層面上認知神經科學利用影像學對腦神經網絡探索的橋梁。通過解析生理或病理條件下各種情緒,行為背后的神經環路機制,可以為抑郁癥,焦慮癥等一系列神經精神類疾病提供精準的治療與干預靶點。

NIBS的生活體驗

NIBS,我還有機會體驗各種不同的設施和活動。不僅有設備先進的實驗室和各種輔助中心,還有美味的大食堂,小食堂,西餐廳,可以直連外網的圖書館和健身房,以及擁有豐富植被的后花園。這些讓我明白,科研不僅是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NIBS Annual Retreat的啟迪

今年是疫情以來的第一次年會,也是北生所的二十歲生日。各位PI的研究方向橫跨生物醫藥的各個領域,他們在會議上分享的研究成果及未來方向為我打開了一扇扇全新的大門,也讓我明白了學科交叉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同學們與老師的互動提問,也讓我深受啟發。每一個細致的解釋,每一次獨到的洞見,都讓我深感科學研究的宏偉與深邃。我逐漸開始理解應該如何提出一個科學問題,思考這個問題為何在之前未被解決,以及我們如何運用或發展新的創新范式去解答它。NIBS深厚的學術氛圍,不僅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這些科學問題,也深深地吸引我去探索更深、更廣的領域,更讓我堅定了走向神經科學研究道路的決心。

學術年會所帶來的不僅是學術層面的收獲,在年會的那幾天,我也學會了發現和享受生活中的種種樂趣。無論是緊張刺激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賽,還是精彩絕倫的晚會表演與KTV活動,都讓我深感到科學與生活的和諧統一。與舍友一起泡溫泉,打三國殺的那幾晚的歡樂時光也成為了我難忘的回憶。

結語

NIBS的五周時光,我體會到了科研的嚴謹與樂趣,感受到了挑戰與成長。我相信,無論未來我選擇前往何處,無論是走向臨床、投身科研,還是融合二者成為一名“physician-scientist”,我在NIBS的這段經歷都將永遠伴隨著我。這不僅是我科學探索的起點,更是我人生旅程的一段寶貴經歷。我將繼續以NIBS的精神為引導,探索、學習和成長,希望在日后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動科學的小小進步,為理解大腦工作的奧秘做出一隅貢獻。我深感幸運能在NIBS度過如此有意義的暑假,在師兄和同學們的陪伴下,開展科學研究。這段經歷讓我切身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道路沒有坦途,對神經科學的探索尤甚,我們的探索可能漫長,但每一步的前進都離不開好奇、堅持和勇氣。科學不僅是對未知的追求,更是對人類自身和未來的探究。每一次的實驗、每一個問題的解答都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科學將照亮人類的未來,對于解碼大腦機制的不斷探索與追求將會成為那盞明燈,而我愿成為那道光芒中的一部分。


14. 李澤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文輝實驗室)


結營匯報前一周晚上,第五次的分子克隆實驗終于從菌液中成功提取了濃度可以的重組質粒。轉天一早師兄說今天沒有什么實驗要做,那我正好來寫寫心得體會。

Summer Training開營儀式的前一天,行駛到京港澳高速的盡頭,時隔6年,我再一次來到了北京。在塵土飛揚的北清路上繞了兩圈,又在靜謐盎然的生科園里走走停停,終于找到這座掛著NIBS招牌的“紅磚樓”。上一次來北京只停留了半天辦理簽證,而這一次我在昌平度過了5周難忘的科研生活。

開營儀式后,我與潤博師兄一同前往李文輝老師的實驗室報道。初來乍到,作為一名毫無科研經歷的醫學生,我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或多或少有些不自在。但李老師和每一位師兄師姐都非常地親切和平易近人,第一天的相處便消解了我的這種不適。

一個月來,師兄師姐們對我非常照顧,很多實驗都會叫上我,反復觀摩后會讓我親自操作,加深印象。在實驗過程中,他們總是耐心地講解每一步驟的操作細節以及這樣做的原因。尤其是潤博師兄,雖然同為Summer的本科生,但他擁有豐富的科研經歷,對許多實驗步驟都胸有成竹,在后面幾周基本上已無需其他師兄師姐親臨指導,他單獨帶我做實驗了。經過這三十多天,我了解了十多種實驗方法,比如地高辛除了能強心外還可標記探針;熟悉了印記法的實驗步驟;基本掌握了分子克隆的操作和原理,以及PCR引物設計、膠回收、刮菌、提質粒等具體的操作步驟。除了實驗技術的學習以外,年會和組會上師兄師姐們都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展示自己平時的實驗成果。盡管我只能聽個一知半解,但我能體會到每一個Presentation都是高質量且信息量非常大,每個Figure都是他們一周以來辛勤工作的結晶,讓我眼界大開。

盡管這次提的質粒濃度可以,但收到的測序結果卻不盡人意,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啊。其實這便是科研生活的常態吧——總是在失敗,常常去重做,有時能成功——就像我來NIBS的路途一樣,總是要兜兜轉轉繞上兩三圈才能尋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吧。

最后,我要感謝李文輝老師與Li Lab的師兄師姐們這幾周的照顧與指導,感謝潤博師兄的幫助,感謝NIBS所有人,你們的付出我會永遠銘記在心。


15. 劉冠佟(吉林大學,李超實驗室)


在這個充滿學術氛圍的夏天,我有幸踏入了NIBS的大門,參與了令人難忘的NIBS Summer項目,度過了五周充實而寶貴的時光。每一刻都像是一幅美麗的畫面,讓我深刻體會到科研的魅力,也讓我收獲了許多珍貴的經驗和體驗。

剛步入NIBS,我就被這里濃郁的科研氛圍所吸引。來自各地的年輕學子聚集在這里,懷揣著對科學的向往和探索,這種熱情洋溢的氛圍讓人倍感親切。在開營典禮上,王所的話語深深觸動了我,他說NIBS Summer是為了讓學生們親身感受科研的魅力,而這正是我渴望的。我想要跳出教材的框框,親身體驗科學的奇妙之處。

在這五周中,我不僅僅學到了實驗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科研的態度和方法。剛開始,我感到陌生和迷茫,面對繁多的實驗步驟和資料,感覺有些力不從心。然而,導師和師兄師姐們的耐心指導和鼓勵讓我慢慢適應了實驗室的節奏。我學會了如何查閱文獻,從中獲取所需的信息和方法,這讓我明白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單純的知識掌握更為重要。

實驗過程中的曲折和挫折讓我深刻領悟到科研的不易。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操作失誤就可能導致整個實驗失敗,我不僅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學會了積極面對困難,勇敢地去嘗試和實踐

NIBS Summer不僅僅是實驗的學習,更是思維的碰撞和交流的平臺。在組會和學術交流中,我有幸聆聽各位老師和學長學姐們的分享,他們對科學的熱情和深入的思考令我敬佩不已。與他們的互動讓我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邊界,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將成為我今后科研路上的寶貴財富。

我還有機會參與了NIBS的學術年會,聽取了各領域專家的演講。這次經歷讓我更深刻地領悟到前沿科研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走科研道路的決心。此外,NIBS Summer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我們在科研之余能夠放松心情,與同伴們暢聊人生和興趣。

回首這五周,我深刻感受到科研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一種態度和精神。在每一個實驗的細節中,都蘊含著嚴謹和耐心,而這些品質也將伴隨我一生。我明白了科研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正是這種堅持和追求讓科學不斷進步。我也明白了科研需要團隊的合作和交流,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思考和貢獻。

最后,我要感謝NIBS為我提供了這次難得的機會,讓我親身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感謝我的導師和師兄師姐們,是你們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在科研的路上不再孤單。未來,我會繼續努力,堅定地追尋自己的科研夢想,期待著將來再次與NIBS相遇,繼續書寫科學的篇章。


16. 呂王一諾(武漢大學,韓霆實驗室)


由于疫情的影響, 在期待和等待兩年之后, 我終于如愿來到了NIBS……

我想這5周體驗的愉悅感大多數來自于身邊的老師, 師兄師姐和朋友們。由于前一天的考試影響, 我在開營當天才到達,懷著歉意向研究生部老師發送文件, 收到的是老師"沒關系, 你安全就好!"的關心; 報道的第一天就收到韓老師的熱情歡迎, "是一諾吧,我記得你!" 晚餐后師姐還陪我散步聊天, 也帶我在湖邊轉了轉熟悉環境, 初來乍到的忐忑不安被所有的熱情完全消解了!

我的實驗訓練是在候雨柔師姐的帶領下進行的, 從傳細胞, 細胞計數, 質粒酶切,電泳,膠回收,質粒提取,病毒包裝到細胞感染,每一項實驗操作都是師姐親自一步步解釋并且向我示范, 雖然看著簡單, 但是自己親自上手的時候才真正發現實驗很多注意的細節和時間空間利用的最大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師姐每一次的迅速靈活而又有條不紊的操作, 也是在師姐泰然自若的處理狀態,和一絲不茍的實驗態度的熏陶下, 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在過去的實驗經歷中的很多操作失誤, 數據不齊, 計算錯誤等bug, 都是因為自己粗心大意,做事粗糙,不及時整理歸納所導致的。這五周的大多數時間里, 我和師姐進行細胞傳代, 質粒構建和轉染等工作, 從沒做過小鼠實驗的我也在師姐帶領下學習了解剖和分瘤的操作, 再一次感嘆師姐的又準又快又井井有條的技術, 讓我對小鼠的恐慌和畏懼, 變成了對實驗的好奇和整體的輕松。實驗之外另一大收獲便是journal club, 每一次的組會都能得到韓老師的指導, 他總能讓復雜的邏輯變得清晰, 讓原本迷惘的我感到醍醐灌頂, 也是在一次次的討論中我逐漸學會如何通過paper和頂尖的科學家們對話。

總體來講, NIBS的研究氛圍真的很吸引人, 節奏雖快但不緊張, 追求效率并且儀器給力, 會不時難題但是也有一共同克服難題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大家一起討論,一起質疑,一起解決問題! 年會的各種娛樂活動和與師兄師姐們的私下交流也能讓我深深感覺到這里的work life balance, 整體的氛圍是輕松而有序的, 實驗處理是嚴謹而高效的, 不愧是"wonderland for science"!同時, 在和summer伙伴們相處的過程中, 我也感受到每個人的閃閃發光的存在, 大家會一起聊天到很晚, 一起唱歌游戲, 一起享受美食,分享生活中的小驚喜(比如在去西餐廳的路上被朋友的一條微信call到中餐廳享受曾經錯過的牛奶凍, 在深夜收到隔壁過生日的妹妹送來的冰淇淋蛋糕,,,)

誠然, 來到NIBS之前, 作為一個什么都不太懂的小白, 我一直對科研懷有恐懼, 想順利推進自己的實驗, 難;想有一定的可分析性數據, 難。從實驗設計, 實操,到數據處理等都充滿了我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是需要培養的, 離開過去"學教材+考試"的教育模式而真正成為能運用科學思維解決科學問題的新能力。這五周的生活也在不斷刷新我對這條自己曾經堅定選擇的道路的認識。沒錯, 科研的確很難, 但是除了恐懼, 在這里, 我擁有了連自己都驚嘆的, 難得的, 迎難而上的勇氣。因為每一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識, 我深知自己在不斷充實, 豐富認知的同時提高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數據繪制IC50圖表, 查找整理protocol, 高效閱讀文獻并訓練批判性思維。同時眾星云集的年會也是我在這五周生活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習前沿領域的進展, 看著各位PI展示斐然的研究成果, 我不禁感嘆真正科研人在其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數年如一日的堅持, 也佩服所有為課題不斷努力與探索的師兄師姐, 感嘆這里的"to be illuminated, to shine"的科研氛圍。感謝NIBS提供給我們的所有的資源, 讓從前那個不會做也不敢做的我, 可以堅信前方有更好的資源和環境, 更高效的方案和技術, 讓我擁有"我想學"的好奇和"我能做"的自信。

相信每一個summer dream都可以在這里被點亮!


17. 馬潤博(中山大學,李文輝實驗室)


這個夏天,在經歷了一段過山車般的升學經歷(依然還在顛簸前行)和結束了一段無望的情感之后,我來到了這棟雄偉的紅色建筑物前。這是中國生命科學的一座圣地——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生活雖然只有短短五周,但還是讓我感觸頗深。

北生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它的科研思想。還記得王曉東所長在年會最后講道,他認為科學問題有幾種:難做的、會做的、有用的、有趣的。最遺憾的事莫過于一個科研工作者自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在其他大多數人眼中無用,例如王所提出的生殖系統的程序性死亡的觀點。然而這一分類似乎并不絕對,有用的工作往往因為激烈競爭而顯得難做,有趣的工作可能由于缺乏前人的積累而舉步維艱,難做的工作也可能隨著慢慢會做而不再遙不可及。所以對王所觀點的一個貌似中和的理解是:會做難做的工作,解決有趣而有用的問題。

北生所就會做難做的工作。本科就讀期間,我對于“會做”大多還停留在分子克隆、細胞轉染與慢病毒包裝、基因的體外過表達和敲除、免疫印記、免疫熒光、免疫共沉淀、熒光定量PCR、流式細胞術、組織切片染色、基本生物信息學操作等基本技術。然而挑戰難做的問題,往往需要更底層更復雜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在北生所都得到廣泛而高效的應用,如動物模型的構建、篩選技術(給予生物提取物層析、RNAi/CRISPR、Alphafold)、別構激動/抑制劑的研發、單細胞測序技術等多組學技術、高分辨熒光成像技術及結構生物學技術等。

此時,我想,在會做難做的工作同時,一個人的思考顯得尤為重要。正如邵峰老師所言,“篩”不如“猜”。誠然兩者并不矛盾,“篩”和“猜”結合起來才可以提高生命科學發展的速度。但是,也必須承認,“猜”的能力在這個“篩”大行其道的年代慢慢變得難能可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年會期間饒楓老師的報告,他在已發表的冷凍電鏡結構數據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出被忽略的小分子IP7的電子云,令人拍案叫絕。

北生所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方面是她的食堂。每天中午一進入食堂,就可以看到不同實驗室的成員聚集在一起共進午餐的溫馨而盛大的場面。雖然這可能要歸功于研究所只有兩個食堂而周圍沒有任何餐飲服務。我通過午餐餐桌上的閑談從師長那里學到了很多,也更加增進了與他們的關系。健談的麗霞師姐、熱情的忠敏師姐、博學的李聰師兄,給我講了很多知識和趣聞,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我們國家近十年生命科學的發展歷程。十分感謝李文輝老師,他在二樓的VIP房間熱情地招待了我們一餐,與我們聊了很多。

我永遠忘不了那位優雅而絕美的師姐,每天中午我都期待著她款款走進食堂,我想,我的這個夏天是屬于她的。后來偶然間看到她也曾是一位summer,狂喜間去看了那年夏天她留下的文字,才得知我們竟有著那樣相似的經歷——冥冥中這是否也是這座紅色大樓的一種傳承?我們踱步在同一條走廊的不同時空里,陽光在那兩個好兄弟臉上,一個沒頭發,一個沒胡須,一切是那樣近在眼前,又是那樣遙遠。靜靜旁觀著她的青春,那個身影沒有華服和濃妝,而是隨大巴車穿梭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土地與日月星辰中,在陣陣原始的熱浪與寒風中翩翩起舞。這會像宿命一樣輪回嗎?我不知道。只是恍然間聽到紅樓的深處隱約傳來陣陣列車的汽笛聲,告訴我:所以不要猶豫,向前奔跑吧。

那是他們的黃金時代,夕陽下點根煙,借個火,煙霧繚繞,思維碰撞,眼前是昌平遼闊的玉米地,身后是現代化的紅色大樓,一切在黃昏都變得金光閃閃。看到王所的斑斑白發,我突然想到,此時此刻是屬于我們這一代人黃金時代,高效的技術、海量的知識、便捷的網絡。幾年后我是否也會像那些poster,在自己的墻報前或拘束,或忐忑,或自豪,或從容地站著,用盡全力喊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驚鴻一瞥。

感謝NIBS,勇往直前吧!


18. 秦子和/Furkan Eke(北京理工大學,黎斌實驗室)


當我踏進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參加夏令營的大門時,我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科學奇幻的世界。作為一個北京理工大學的留學生,這次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夏令營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在學術知識上有所提升,更深刻地體會到科學的魅力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也認識了很多已經從事這個行業的師哥師姐,通過他們也間接的知道了從事這個行業時平時都需要做點什么。

其次,這次在NIBS的夏令營中讓我感受到了獨一無二的年會,在年會的天津之旅中我們可以聽各個PI老師們的報告,通過這些學術報告讓我受益匪淺。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實驗的重要性和科學的嚴謹性。而與同學們一起交流溝通中,更讓我明白團隊合作在科學研究中的不可或缺。

此外,夏令營中的專題講座和討論環節也讓我受益匪淺。和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大學不同專業的同學們交流,我不僅拓寬了視野,還學到了很多新的觀點和想法,也結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在討論中,我學會了傾聽他人的見解,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培養科學素養所必備的能力。

最令我難忘的是實地參觀實驗室和與師兄師姐們的交流機會。走進實驗室,我仿佛進入了一個神秘的世界,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和實驗場景。師兄師姐們耐心地解答我們的問題,分享他們的科研經驗,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在生命科學領域追求的目標。

回顧這五周的夏令營,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鍛煉了自己的科研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我深刻認識到科學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領域,但正是這種不斷的探索和努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將會將這次夏令營的經歷銘記于心,繼續努力,追求科學夢想。感謝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為我們提供了這次難忘的學習機會!


19. 王藝恬(四川大學,陳婷實驗室)


轉眼間在NIBS的學習已進入到了最后一周。

我對NIBS的了解開始于偶然在Bilibili看到王所實驗室的視頻,被實驗室那種熱情、和諧、積極、開放的氛圍所吸引,去查詢官網后發現NIBS已經舉辦暑期訓練項目16年之久,便決定一定要來看一看。

初到NIBS后的生活,帶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震撼。震撼于這里以課題組為單位寬敞整潔的實驗臺、充足且先進的設備、寬敞的工位,震撼于實驗室有專門的人員插槍頭、配試劑、清洗瓶瓶罐罐、做genotyping,震撼于這里前臺以及各個出口值班到深夜從不缺席的后勤人員,震撼于這里大小食堂、西餐廳的經濟實惠以及周末的1元餐……NIBS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都非常到位,能夠讓科研人員充分地把精力集中于課題中。

進入實驗室后,我參加了陳婷老師的組會,聽師姐們講了近期的研究課題,在課題方向的推進遇到問題時,老師和師兄師姐們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被這種自由發言進行學術討論和大家群策群力推進課題的氛圍深深打動。非常有緣的是,帶我的師姐曾經也在Chen lab做過summer,她非常貼心地發給我幾篇實驗室課題相關的背景文獻,但我一開始讀的非常痛苦,所以我拖了很久才讀完。師姐帶我做了小鼠背部表皮section免疫熒光染色,以及尾部表皮黑色素細胞的染色觀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師姐在實驗與科研上的嚴謹與細致。我學習了冷凍切片、熒光共聚焦顯微鏡的拍攝,了解了一些工具報告鼠的原理、應用,并做了genotyping的鑒定。為期4天的年會,適逢NIBS 20周年,我非常感激能夠有幸參與其中。年會上每位PI講述了自己的研究內容,風格各異,研究方向也跨度非常大,微生物、免疫、皮膚、肺泡、睡眠與節律、干細胞與再生、卵細胞發育、細胞死亡等等,這些排列緊湊的報告讓我對很多不了解的領域有了一個宏觀的認識,很多報告我可能只聽懂不到50%,但已然能夠感受到這樣一幅宏偉絢麗的科研畫卷緩緩拉開,驅動著我去了解更多。我們兩個summer在第四周的組會上進行了文獻匯報,師姐發給我的文獻聚焦點非常新,我去查閱課題組曾經發表的文獻,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去尋找一個研究點前世今生的那種越深入、越興奮的狀態。陳老師在組會上的幾次發問直接點出了這篇文章模糊的地方和現在我們琢磨不清的地方,這些是我自己看文獻時沒有想到的,這樣的思考方式令我印象深刻,是我今后學習和培養自己思維的方向。

Summer雖然分配在不同的實驗室,但依然有集體的感覺。我的室友所在實驗室與我都不同,我們時常調侃寢室4人卻有3種不同的作息,她們讓我在這里的生活有了很多安全感。Summer 1組的朋友們會一起排練節目,班長時常會在群里發布通知,并不會讓我有“孤身一人”的感覺。來這里的另一大收獲便是認識了一些優秀的、有想法的、對科研有熱情的朋友們,與他們交流偶爾竟會碰撞出新的火花,令我驚喜。另一方面便是更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讓我更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至今仍覺得非常幸運夠在Chen Lab有短暫的體驗,謝謝實驗室友善的師兄師姐以及給予我幫助的輪轉的學姐,還要特別感謝在這幾周里耐心帶我做實驗的師姐,在組會前幫我梳理我的文獻講解思路到很晚。

謝謝在這里遇到的所有人,你們幫助我成為更好的自己!NIBS,感謝相遇,有緣再見!


20. 王卓君(中國農業大學,蔣輝實驗室)


在北京讀大學期間對NIBS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盛名早有耳聞,在這個夏天,我有幸參加了NIBS的暑期科研訓練,我感到既興奮又緊張。我對NIBS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現代化、高效、開放的研究機構,擁有先進的設備、優秀的師資、豐富的資源和多元的氛圍。在這里,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和方法,感受對科學前沿的探索。

我被分配到了蔣輝老師的實驗室,蔣輝老師對我們非常友好和耐心,在我們來到的第一天下午,用近兩個小時讓我們大致了解了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最后給出了三個小的課題讓我們自己選擇。

在這一個月里,我通過閱讀文獻和做實驗,對科研有了更深的認識。科研不僅需要創新和思維,還需要細致和耐心,每一個實驗都要遵循嚴格的步驟和規范,每一個數據都要經過仔細的分析和驗證。

在暑期訓練期間,帶我做實驗的是陳虹宇師姐,師姐做實驗真的又快又好,對我的指導也非常耐心和細致。我之前沒接觸過細胞實驗,師姐給我示范了很多遍,也給我講了很多細胞實驗的注意事項,一下涌入太多新知識,雖然有些記住了,有些沒有,但總歸是有收獲。我跟師姐學會了,如何在細胞實驗中保持無菌、如何觀察和記錄細胞狀態、細胞傳代、凍存和復蘇、加藥處理等,當然除了細胞實驗以外,還做了其他的分子生化實驗。由于我對實驗的生疏和實驗中出現了許多bug,給師姐增添了麻煩,非常感謝師姐對我的耐心糾錯和包容。

有幸在短短五個星期的科研訓練期間能夠趕上NIBS盛大的年會,這是一個匯集了NIBS所有研究人員和合作伙伴的學術盛會。在這里,我聽到了研究所里優秀的PI以及來自其他學校或者研究機構的學者精彩的報告和討論,涉及到生命科學的各個方面,了解他們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四天40多場報告的學術盛宴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年會除了豐富的學術報告外,也舉辦了歌手大賽,還有羽毛球、乒乓球比賽,有點遺憾沒有帶球拍和球鞋去天津,沒能參加羽毛球比賽。

“來感受科研是什么”王曉東所長在開營儀式上對summer們說的話仿佛還縈繞在耳邊,轉眼間在NIBS的時光很快就要結束了,它確確實實讓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和挑戰,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和目標。我非常感謝NIBS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也感謝蔣輝老師和陳虹宇師姐以及實驗室的各位師兄師姐對我的指導和幫助。


21. 韋競嘉(中國農業大學,董夢秋實驗室)


轉眼,在NIBS做summer的生活快要有一個月了,恍惚之間,產生了太多不真實感。每每將自己最初踏入NIBS的局促不安和現在總是把“回NIBS”掛在嘴邊的理所當然兩相比較,我總不禁感慨:這一個月的時間讓我收獲了太多,讓我對NIBS產生了深深的歸屬感,讓我有了太多的不舍。

時間如沙漏的細沙般柔軟,竟不知何時悄然而逝;也似尖刀一般鋒利,每走一步都留下痕跡。而在這鋒刃剎那間,我看到了許許多多人在流轉光陰下書寫的歲月芳華。這次實習經歷不僅給了我一個深入的認識NIBS的機會,為我提供了思考“何為科研”的新視角,還將我與許多懷有高貴品質的人們聯結起來,讓我們建立起了新的羈絆。


這一個月里我在董夢秋老師的實驗室實習。實驗室主要有兩個方向,線蟲衰老相關機制探索和質譜研究,而我主要是和衰老組的大家一起工作。董老師和張楠師姐給我本次培訓定制的小課題是“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線蟲在衰老過程中的各組織的體積變化”。在培訓過程中我學習了一整套電子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包括制作超薄切片、對切片進行拍照然后對個組織的體積進行體勢學定量。切片刀刃與樣品一擦而過的起落,得到的超薄切片內涵的數據展示蹉跎光陰在線蟲身上留下的痕跡。這是一個拆分再整合的過程,通過拆解達到了解整體的目的。對于此前的科研訓練更偏向于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我來說,近距離接觸切片機和電鏡這些精密儀器讓我感到又新奇又激動,能夠在這里學到一門新的實驗技術的喜悅推動我不斷深入學習相關知識。

電鏡給了我們一種在光鏡之外觀測生物表型的新方法,讓我們能夠看到許多細胞內的亞顯微結構,以此為基點做出自己的分析,進而去探究更多相關的機制。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我不禁感嘆現存的電鏡的各種應用以及其中閃爍著的前人的智慧,更加期待在未來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對知識高峰進行攀登的旅途。同時,我的電鏡學習之旅也讓我與實驗室之外的平臺有了接觸,我來到了NIBS的電鏡中心和成像中心參觀學習。NIBS的各種輔助平臺為我們的實驗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是科研生活中“穩穩的幸福”。


提到幸福感,刨去強大的技術力之外,一個的地方如何才能讓人有溫暖的感覺呢?我想還是人情味,讓NIBS有了溫度,讓我產生了歸屬感。

在這段時間的生活中與我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Dong Lab里的老師和師兄師姐們,一群被我當作科研風向標的人們。在組會上我領略到了他們辯證思考、精益求精的強大科研能力,在交談時我見識到了他們重視框架、條理清晰的堅實思維邏輯,在閑暇時我感受到了他們寓學于樂、全面發展的豐富人性色彩。其中,特別想感謝每天和我一起學習、工作、吃飯,教給我很多道理的張楠師姐和翟超師姐,會帶著我去晨跑和打排球的書娟師姐,特別溫和友善、在生活上很照顧我的賀姐,無論是學術方面還是運動場上都能既溫柔又強大的董老師,以及每一個把初來乍到的我當成自己人的Dong Lab的大家。

說說我在summer里認識的朋友們,大家從五湖四海遠道而來,我們并肩而行,相互鼓勵,也成為了彼此的力量。我們的曾經就像一張張切片,拆開了是故事,組合后是我們。我們帶著故事來了,也又將帶著各自的故事離去。但我不覺得感傷,曾經與那樣光彩照人的一群人同行,擁有一段閃閃發光的回憶。那首《夜空最亮的星》,似乎在唱著即將分別的我們,會保留著這段美好的回憶各自閃耀著我們。

除了人情味,NIBS還極具煙火氣。便宜好吃的大食堂,就像一個身懷十八般武藝的師傅,百花齊放的烹飪形式讓人招架無能,每天更換各式各樣的菜品讓你新鮮感滿滿,還會隨機掉落一些小甜點安撫疲憊的心,水果和湯水也是餐餐齊備;裝潢別致幽靜的小食堂,將精致高級和量大管飽二者兼容,是大家工作之余聚會談心的好去處;清新優雅的西餐廳,給味蕾帶來極致滿足的同時讓你的身心都得到放松。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真的會讓讓吃飯變成每天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在這個夏天里,不得不說的還有盛大的20周年年會。各位PI齊齊上陣,百家爭鳴,為我們講述他們是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方法的,描繪了一幅生命科學百花齊放的美好畫卷。同時,一排排精心設計的posters將PI們來不及鋪陳的細節娓娓道來,將各個實驗室研究方向的輪廓勾勒清晰。

除了學術造詣深厚,NIBS的朋友們也是文體兩開花。晚會時演員們一展歌喉難分伯仲,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乒乓球、羽毛球、馬拉松,健康的體魄與飛揚的汗水讓每個夏夜都變得更加難忘。還有溫泉、泳池、自助、燒烤,歡聲笑語洋溢在每一個角落,大家都沉醉在幸福的風里。也感謝許多在幕后為我們默默奉獻的工作人員和贊助們,將每個細節落實到位,勠力同心讓每個人都在這四天留下了專屬于自己的美好回憶。

在感悟許許多多遇見的人、經歷的事所帶來的美好的同時,我也在思考第一天王所拋給我們的那一個 “希望你們可以對‘生命科學是什么,要干什么’產生自己的感性的認知”的愿望,以及填寫報名表時的我所寫下的“對于科研的理解”。一個月的時間當然不足以讓我對如此深刻的問題大徹大悟,這應當是值得一生去探索的話題,因為沒有它標準答案。但或許,我也會有那么一刻可以抓住一閃而過的靈光。

在這段時間里,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應當將科研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允許反復的嘗試,允許失敗的出現,允許成功的偶然。讓頭腦不停下理性的思考,去深潛,去構建,去連接,去尋求邏輯,去找尋關系,去創造意義。不是任務,不是工作,而是真正感興趣并愿意為之不斷探索的那一個部分。這個部分不是全部,因為我們也會需要其他寶貴的風景,但它會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值得我們去付出,去奉獻。

我所看到的世界還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會懷著好奇去找尋海底深處的未知。即便永遠都不能到達全部,但每當多一寸的冰山浮出水面,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遼闊一分。

在這一個月的summer時光里,每一天都會感到幸運和滿足,許多生命中的不確定帶來的波動都讓看似循環往復的每一天產生了新的意義。文至結尾,我想到了我所經歷的許多,我想我還是不舍的。我想到了坐在切片室里面暗無天日的時光,想到了重復而枯燥的清理工作,想到了因為切割不均勻而導致的切片上斑駁的彩帶,想到就像切片刀一樣鋒利的那些或失敗或成功的時光,想到了那些承載著光陰故事的人們,想到我曾經走過的NIBS的每一個角落,想到了Dong Lab墻上貼著的培養規劃的目標,想以它作為最后的結尾:

“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誠實正直、清醒抗壓,具備獨立科研、教學和領導能力,以科學研究為使命,有群體負責感和人生幸福感的、身心健康的未來科學家。”


我們屬于未來,所以無論如何的不舍,也都要勇敢地朝著未來前進了。


22. 文佳怡(北京師范大學,黎斌實驗室)


春天,張沛杰師兄和王昕茗師姐的宣講讓我對NIBS的了解更深,知道了summer項目;夏天,我非常幸運地走進了NIBS,在生物信息學中心學習,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才讀完大一,我接觸過的生命科學、科學研究相關的內容是很少的,在這里的學習與體驗帶我走近一個不一樣的天地,學習到了很多新的知識與技能,了解到了不同的揭曉生命奧秘的視角與方式。

在實驗室里,我學習了統計學、信息學與生物學的相關內容,逐步走進生物信息學的世界,也對單細胞轉錄組的分析流程進行了實踐,嘗試完成了數據的質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校正(Scaling),分群(Clustering)和注釋(Annotation)等工作。過程中,不斷的資料查找和文獻閱讀,讓我的信息檢索能力和英文的閱讀能力都有所提升;組會上聽師兄師姐的文獻分享也讓我了解到許多前沿技術,看見the front edge,同時也知道了做文獻匯報的正確打開方式。不同模態的測序技術,神奇精妙的算法設計,簡潔明了的程序實現,讓微小的生物大分子走向龐大的數據矩陣,又洗凈鉛華,秾纖合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能獲得所需要的信息……生物學與信息科學是極具趣味和意義的。

在格物致知論壇上,優秀的博士生們進行了自己工作的分享,白松霖師兄流利的英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在高欣老師的講座中,座無虛席的學術報告廳里我不斷地為技術的先進而慨嘆;在年會上,出色的科學家們帶來幾十場生命科學的報告,饕餮盛宴就在眼前:從肺的再生,到植物對光的感知;從生物的節律,到分子膠,再到神經科學……各類精彩的報告,還有博士生們的poster,讓我看到浩瀚的生命世界,看到精彩的生命世界;

同時,晚上十點多還在工作的黎老師,周六周天人基本到齊的實驗室、年會上聽完報告后總有思考的馬潤博、柯妍同學……老師、師兄師姐和summer同學們的認真勤懇的態度讓我備受鼓舞。

這個月,見到未曾見到的世界讓我好奇,學到未曾知曉的本領讓我興奮,這給我極大的幸福與溫暖之感。除此之外,我想,在NIBS,溫暖與幸福不僅是得到收獲時的感觸,亦是過程中的體驗。

在實驗室里,當我有疑問時,黎老師總是耐心細致地解答,深入淺出,把復雜的算法講得清晰可感;師兄師姐們會親切地與我交流,引導我學習——思彤師姐、涵宇師兄、暢瑛師姐、吳桐師姐都為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指導。在運動場里,一天的學習后,在跑步機上的時光讓我感到暢快與放松……這里的生活讓我感到愉悅。在寢室里,我和羽揚、倩男、德欣相處得很是愉快,我在NIBS度過的生日也因她們,還有競嘉、佳璇、一諾和瀅瀅的祝福而感到被愛意包裹……

這是極為充實的一個月,我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很感謝NIBS的老師、師兄師姐,很幸運認識summer的伙伴們。希望我可以堅定地在生命科學這條自己喜愛的道路上走下去,幾年后也能如格物致知論壇上做報告的師兄師姐們一樣優秀出彩,今后還有機會到NIBS這樣優秀的科學研究所學習。

像我們在年會晚會里唱的歌一樣,祝我們的未來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樣閃亮!


23. 武涵凝(北京工業大學,巴釗慶實驗室)


Hi Hanning,

Hope this letter finds you well! I’m writing to remind you about the wonderful days you’ve had in NIBS. It’s summer time right now in the year of 2023, and as a summer student in NIBS, you’re quite concerned that NIBS is a paradise in scientific filed!

Do you remember the mood when you firstly stepped into NIBS? Under pressure, you’re determined to have a taste in the biological paradise and create a scientific world in your own point of view. Previously, you’ve accidentally become acquainted with biological world, and found out that exploring it somehow just like cooking a dish of meal. We human beings get to know some of the big pieces in biological sciences, but as for its sauce and the secret recipe of it still remains unknown. Longing to be a creator, you’ve asked yourself why not to be a creator in biological and scientific field? Thus, a lilcreator emerged in summer.

An extraordinary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Hi lilcreator, lingering about the summer time taken in NIBS, you found out that NIBS is a place easy to fit in. Just as those former summer said, NIBS has an excellent environment to conduct researches as well as restarting a meaningful life. Her extraordinary mode of management empowered her to concentrate on science purely and realistically. Excellent logistic supporting and finance system provides her student with warmth, as they are encompassed with care and love. They even politely asked you to have a cup of coffee and chat with you freely although you just went to their administrative office to dispose some tinny little things. NIBS is actually a beautiful and charming place to acquire biological knowledge and create spectacular things!

Just as Dr. Xiaodong said, we need to found out what is biological science, nowadays we are more eager to challenge the edge of life sciences in human beings than ever before, but keeping a heart of awe in science is just what we need to do. To broaden the range of our eyesight, to imagine, to think big is the prerequisite of creation. Hi lilcreator, I wonder several years later, are you still enrolled in discovering and creating things? I believe the answer is yes.

The 20th anniversary & retreat of NIBS

In the same dream and spirit, we gathered in NIBS. With the same strength, ambition and courage, we gathered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exploration of life science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amazing retreat, the retreat filled up the blank of my head and heart. Dr. Xiaodong and other renowned investigators are the main question-masters to maintain the conference, providing an open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every member joining the retreat. I believe such an equal and open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can be called second to none in China. Creating a biological world is not an easy thing to do, but going further and visualize biological world is a much difficult question to solve. Some investigators went through the pathways step by step, but still nothing has been found. Common methods are presented but still they can’t satisfy the needs to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reation. Then, the importance to apply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stands out. Following up the hole retreat for an oversaturated sophomore is not an easy work, however, bioinformatics and structural biology seems to be appeared in many researches. To better explain and create things, cooperation and recognizing a wider range of knowledge is needed in scientific field. Not only are we exploiting the depth of biology sciences, but also, we are exploring the width of nature.

Creative time in Ba lab

Creating a labyrinth is easy but finding the right way to get out is far more difficult to do. Our B cell just like an intricate maze that induced scientists to solve that difficult question for generations. As Dr. Ba found out the expensiveness and the scarcity of antibodies in clinical needs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needs, he decided to generate innovative platforms and strategies to develop vaccines and therapeutic antibodies to fight against human diseases. Studying in Ba lab is productive, satisfied and enjoying, as I constantly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about how to generate high diversity antibodies in an easier way. To solve this question is to initia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ntibodies. To efficiently produce diversified antibodies for downstream target antigen screening. Often have I questioned myself, what kind of stimulation can be harmlessly targeted to our cells? Overexpression of genes? But which gene is the candidate?We are seemingly surrounded by a sea concealing of treasure trove,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find out a key to enter in.

With the instruction of my mentor Xihan, we constructed a big library to screen out the candidate gene. However, acquiring for the candidate is a tough and time lasting task to handle.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o seq those candidates need great attention and patience. Selecting the condition of sonication, the careful operation of on-beads ligation, choosing the place to cut the gel seems to be an inconsiderable thing to do, but actually, it’s the decisive factor whether the experiment will succeed or not.

I enjoy the time spending in Ba lab, as I also made many friends there, we read scientific papers, exchange our ideas, and made heated discussion. Finding out new routines and making comparisons between them just give me a drive to uncover the truth. Encompassed by love and care from all Balab members, I’m deeply touched and moved. It’s such a wonderful experience to be a summer’s summer.

Conclusion

Creative time passed rapidly, what NIBS attracts me most is her creativeness and passion in science. Her amiable and open environment is unparalleled as she offer diversified opportunities for every investigator, every student, or even every staff member to create, to challenge, and to pursue their dreams. Just as a summer said 16 years ago——

Love Science, Love NIBS!

NIBS’s in my Heart, I’m in NIBS’s life

Lilcreator

Aug. 2023


24. 陽仁龍(武漢大學,董夢秋實驗室)


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董夢秋老師的實驗室度過了一個充實而精彩的夏令營。我在實驗室主要參與了利用化學交聯質譜技術鑒定三肽交聯的研究。這段時間的實驗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科研要取得好的成果,與他人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

在實驗室中,我有幸與一群優秀的研究人員一起工作。他們對科學研究充滿熱情,并且樂于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每天,我們進行實驗、討論結果、解決問題。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不僅學到了大量新知識,還了解到了科研中的一些技巧和竅門。他們的指導和建議使我在研究中能夠更加準確和高效地進行實驗。在與董老師和師兄師姐的交流中,我發現了解決科研問題的新思路和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經驗,他們的見解和觀點可以幫助我看到問題的不同方面,激發出我對問題更深入的思考。通過與大家的交流,我解決了很多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結果。我深深意識到,通過與他人的交流,我們能夠匯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進而達到更好的科研成果。

此外,與其他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交流也是我在暑期科研中的一大收獲。我參加了北生所舉辦的學術年會,聽了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所做的報告。除了年會之外,我還在所內聽了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高欣教授所做的報告,高老師介紹了他是如何在生物科學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的,他的報告對我啟發很大,我現在準備把他所介紹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結構預測技術應用到我在武大參與的科研項目。這些科研人員各自研究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對我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啟發作用。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了解到了其他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拓寬了我的科學視野,也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總的來說,我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董夢秋老師的實驗室度過的暑期科研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多與他人交流是取得好的科研成果的關鍵。與實驗室的同事和其他研究人員的交流,使我在科研中不斷成長和進步。我特別要感謝負責直接指導我的信樹辰師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師兄給予了我細致的指導和耐心的解答,無私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他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態度和積極的工作態度都對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同時也要感謝董夢秋老師和實驗室的每一位成員以及北生所研究生院的各位老師,他們的指導和支持讓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暑期科研。我深深感激他們在我科研道路上的幫助和關心,這段寶貴的經歷將會對我未來的科研之路產生深遠的影響。


25. 楊含怡(西安交通大學,林睿實驗室)


學校課題組的師兄希望我能去深入地體驗一下,在研究所里緊湊快節奏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樣的,給我推薦了北生所的暑期訓練計劃。

第一天來到實驗室的時候,有幸見到了林睿老師,林老師很親切,得知我們是來學習的summer,笑著介紹他自己也曾是summer,他是11級的,回憶起十幾年前初到北生所時的經歷。在聊到實驗經驗的時候,林老師和我們講,“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要搞清楚哪些步驟是實驗的關鍵。”

第一天下午就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當天正好趕上實驗工作量比較大,又由于我沒有理解實驗步驟的作用,哪些是關鍵步驟,哪些是可以不那么準確的步驟。所以每一步都很害怕出錯,導致每一步都做的很慢,最終造成了工作量的積壓。當看到詩琳師姐親自示范實驗操作,感覺智商一下漲了20。成熟的SOP,每一步都精簡而有效,在等待離心的過程中提前規劃接下來的步驟,靠著之前積累的經驗估算實驗耗時,從而安排實驗步驟,比如,在跑膠/PCR/離心時可以去細胞房換個液做個轉染,真正實現多線程推進實驗。在繁雜的工作量中,從看明白protocol的指令開展工作,到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最大限度避免出錯,以及在出現差錯之后想出補救方法,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都離不開對實驗關鍵步驟的深刻理解。

有幸觀摩詩琳師姐進行腦立體定位注射操作。在和師姐的交流注射經驗的過程中,學到了防止血液堵塞玻璃電極和更加準確觀察病毒液面的小技巧。當遇到實驗結果有問題,跑出的條帶不正確的時候,和一起詩琳師姐探討分析原因,運用其他的檢驗方法找原因,想補救措施。

實驗室的生活就像齒輪轉動一樣,精準有序地推進著。也有很多點綴生活的小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報名了KTV歌手大賽,結果實驗安排太滿,根本抽不出時間試音,初賽也是在可以暫停的實驗步驟,跑到報告廳,登臺唱了一首歌,然后又小跑回實驗室接著做實驗。比賽結果,只能說,不出意外地止步于初賽。不過,站在報告廳后門候場,當主持人說到,“下一位參賽者很特別,是一位summer,讓我們有請……”在報告廳眾人的目光下,我從后門沿著側邊的臺階一路跑上舞臺中央,接過麥克風,站在舞臺中央聚光燈下等伴奏聲響起,臺下有師兄師姐給我錄像,這也算是相當難忘的經歷了。

年會上,有幸和王曉東所長以及研究所里參加歌手大賽的其他師兄師姐合唱了《這世界那么多人》。“移液槍吸走了惆悵,看班車又在追趕著太陽。”唱的是實驗人的真實寫照,“好奇心吻世界,你一直在我身旁”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周末中午結束實驗,被師姐們喊去一起在小食堂吃飯。晚飯在食堂偶遇組里其他師兄師姐,大家吃完飯之后一起去西餐廳喝飲料。年會聽完報告,在就餐的大廳里遇到兩位外國職業歌手的演出。難得碰到氣氛這樣好的音樂現場。食客來來往往觥籌交錯滿桌狼藉,喜歡聽音樂的人留了下來,跟隨節拍揮動手機的手電筒,最后大家一起合唱《countryroad》。合唱的時候,有一段Bryan Nabong沒有彈吉他,大家一邊拍手一邊唱歌,笑得好開心,像極了電影《側耳傾聽》里的場景。

充實的五周暑期訓練生活轉眼即將接近尾聲。作為一名大二醫學生,回到學校依舊會在繼續學醫和走科研道路之間徘徊彷徨。但有一點我唯一無比確信,無論未來是否有幸從事科研事業,能夠作為summer在NIBS工作生活,結識到這樣一群朋友,我已無比幸運。這種感受,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明白。

感謝林睿老師給了我作為summer參加暑期訓練的機會。

感謝Lin Lab所有師兄師姐給我的幫助,我這5周的成長離不開你們的悉心指導。

感謝所有summer兄弟姐妹,很榮幸和大家一起成為2023年summer成員。

感謝這段難忘的體驗,同時也感謝這些日子里除了科研訓練之外的另外一些美好經歷,讓我在不斷追問的過程中,找到了幸福的答案。

祝NIBS越來越好。


26. 楊倩男(天津中醫藥大學,李超實驗室)


在今年上半學期,我初次認識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NIBS),在臨近大二的結束,大三的夏令營還有一年的時間就要到了,但是我并不能確定以后研究生的方向應是什么。然而,臨近期末之際,我無意間看到了潘老師朋友圈大力推薦的一條推送,明確指出大二學生也可以參加。不僅如此,在推送中看到本次夏令營不像是其他夏令營為了招生而只是讓學生在學校“參觀”,而是真真正正地讓學生在實驗室里動手學習一個月,這也讓我瞬間興奮起來,因為這將讓我了解真實的研究生生活。

從那天起,我開啟了對它的探索。由于我所在大學與所學專業都是與傳統中醫藥相關的,在此之前接觸的也都是與陰陽五行、性味歸經、藥效藥理相關的事物,而NIBS里的研究雖也是與生命息息相關,但更加偏向于科學,偏向探索真理。探索真理也正是我所學專業成立之初的理念,探索我國傳統中醫藥治病救人的真理,也就是用現代世界所認可的“證據”打開世界的“大門”,讓我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瑰寶”得到世界的認可。

今年NIBS暑期計劃中只寫了興趣方向,在這13個方向中,每一個都在深深地吸引著我,最終我選擇了一個我之前還未接觸過的方向——藥物化學。起初,我對它的認知只是簡單而又膚淺的,也分不太清楚它與藥物合成的區別。當我來到NIBS之后,在老師和師兄師姐的指導中了不僅了解到藥物化學與藥物合成的本質區別與研究方法,而且對化學的其他領域以及實驗技巧都有一定的探索。

報道當日,在非常耐心的小哥哥的幫助下,成功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工作證與宿舍鑰匙。不久我的舍友也陸續到來,來到的第一天里,我和舍友在所里都找到了自己的實驗室位置。由于是周日,實驗室里幾乎也沒有師兄師姐在,但是這還是我們很高心的一天。到了第二天,隨著開營典禮的進行,在王曉東老師、蔣輝老師以及研究生部老師們的介紹,我們的summer生活正式開始。至今,我依然記得第一次進入李老師實驗室時的場景,所有的師兄師姐們都在忙碌著自己手里的工作,我不知所措地望著。很快,在老師與師兄師姐們的帶領下,很快便對整個實驗室的環境以及情況都熟悉了。

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我的知識儲備不多,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懂,但是實驗室里的每一位師兄師姐們都很樂意幫我解答迷惑,當然不止實驗,像是日常聊天、北京景點、年會狀況等等。在不斷的了解過程中,才知道每一個實驗成果的背后都是每一位師兄師姐的不斷嘗試與摸索;在不斷的熟知過程中,才知道每一座實驗樓都有著每一位師兄師姐的酸甜苦辣咸的回憶;在不斷的咨詢過程中,才知道每一位PI都需要經歷一段長時間的磨練;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才知道NIBS的每一段日子里都是非常精彩的,每天都有未知的奧秘在等待著我們揭開它哪美麗的“面紗”。


27. 贠軒宇(南開大學,齊湘兵實驗室)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何其有幸,這個盛夏與北生所的茵茵蟬鳴和氤氳暑氣奔赴相逢,予我得以暢享浩如煙海之科學和鉆研審慎之品格的滋養,在日新月異的眼界輪換中,初見科研之形貌,堅定彼時之初心,敬仰大師之風采。正是電腦前的噠噠敲擊,實驗室中屏息凝神,和好友間的神采飛揚,共同書畫了這個夏日中最戀戀不舍而又酣暢淋漓的不解之緣。在這場科學的盛宴和狂歡中,初生的雛鳥正努力卻略顯顫巍舒展雙翅,迫不及待地想與藍天撞個滿懷,而這一程,不管是清風拂面的暢爽,還是狂風驟雨的狼狽,都留下了最絢麗的盛夏,都迎接了最寶貴的成長。

告別系統語文學習經年,彼時引經據典、揮斥方遒的鮮衣少年,在理科的專業抉擇下慢慢告別了昔日那份文采,早已縱情地徜徉在科學的汪洋大海中,乘風破浪。但是執筆回溯這如萬花筒般絢麗的暑研歷程,我還是企圖用那生疏的文采表達,來為這段綺麗的時光,抒寫一份來自本人內心所感的“散文詩”,也想用這略顯矯揉造作的筆觸,來為這一段經歷歸納并扎上蝴蝶結,也以此抒發我對NIBS的留戀與感激。

當頂著夏季熱烈的大雨,如落湯雞般闖入我尚未在雨幕中看清的北生所的大堂中時,我與NIBS的緣分正式開始,發梢尚在滴雨的我還無暇品味內心種種新奇的感受,但在忙碌和奔波中,我奔赴的初心卻始終屹立。面對下半程的本科生涯,我必須要為未知的將來探索方向,化學專業出身的我,深知科研和學術重要性之非凡,我迫不及待地渴望豐富我對于科研生涯的認識,渴望提升我尚淺薄的科研素養,同樣希望功利地拓展科研履歷,于是在化學院的同窗和師友的引導和啟迪下,我知道,這個盛夏,我必須做點什么,而NIBS的暑期項目便在冥冥之中走進了我的視線。而結合本人的一些經驗,此類短期項目極易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到最后風卷殘云般不留痕跡,留下的也許是朋友圈那令人艷羨卻唬人的大門合影和白大褂自拍,淺淺地鍍層金并積攢一些炫耀談資終了,可惜可笑。所以,我不想落入這種窠臼,我希望多姿多彩盛夏過后,我內心深處的科研田野,得以有物真正生根發芽。而這些也是我選擇NIBS的原因,NIBS的暑研開門見山的優勢,就是時間夠長,保底的時間底線,是一切現實收獲的基本前提,這點毋庸置疑。此外,各個課題組直接負責,對接科研一線而非課堂的廟堂之高,這點彌補了我在校學習積累的短板,而這也正是科研學習的源頭活水。最后,便是來自十余年舉辦經驗所成就的成熟完整的項目安排,無論是年會的身臨其境,抑或是結項匯報的現實壓力,都有助于激勵我們去學習和拓寬更多的經驗。綜上,NIBS是需要我去奔赴和珍惜的,萬幸的是,我得償所愿,順利地于2023之夏來到NIBS學習,來“賞景淋雨”。

我始終提醒自己的初心,希望可以在偏航之時,回歸正軌。而實驗室的身臨其境,帶給了我最純粹且不加雕飾的體驗和學習,而我相信,實驗室每一刻的屏息凝神,都是我這次最難得而又寶貴的成長來源。首先就是最純粹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實驗技能培訓,此處發自內心的感激PI齊老師和帶教師兄的辛勤教導。幸運的是,我來到了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化學中心,學習了有機化學全合成的相關實驗和機理,而這和我本人的專業高度對口,沒有遇到因為跨專業而導致的多余的壁壘,我也得以在實驗室中將自己的書本學習真正地落到實踐。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我進一步學習了更加嚴格的實驗技能,上手了更加復雜的實驗技術,真正了解了有機合成化學工作者們完整的實驗方法論,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化學作為實驗學科,理論和實際究竟如何彼此交融,以及面對繁多的實驗工作,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隨機應變等等。而更重要的則是,安全,安全,安全!這是第一次,當我走進有機實驗室時,我沒有聞到奇怪的有機試劑的氣味,這一點對于我而言是堪稱顛覆的映像,而這一點細節,就足以見微知著地說明本實驗室對于實驗操作技能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從試劑取用反應投料,再到純化處理廢品回收,作為完整學習過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我,可以說又完整地學習了一遍實驗操作,所以學習了什么?學習了更加嚴謹安全的操作細節。上述技能的積累學習,對于我而言是實實在在的干貨,我相信這哪怕是個理念都會使我受用終身。此外,便是基礎理論的學習,我不僅學著書寫實驗的英文記錄,還努力搞明白每一個上手的實驗其背后的機制以及種種與現實結合的理化性質,北生所的理論學習,是碎片化的,我學習了不算多的幾種反應機理,雖然是不多的填鴨,但是學以致用的學習體驗,則實實在在地加深了我對化學原理和實驗的體會。一個個電子的躍遷、孤電子對的配位供給和電子效應及共振,都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有機化學那創造新物質的上帝般的神力,也為其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產生發自內心的崇敬。

談完上述的實驗室較為“落地的”學習體驗,來到北生所的眼界拓展和“山巔”一般的體會,則同樣給予了我極其寶貴的學習和拔高。之所以稱其為“山巔”,是因為這個環節有太多是我所聽不懂的東西,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我的思想和追求被拔高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傾聽著帶教師兄的科研經歷和有趣堪稱史詩的歷史溯源,學習了行業的發展進步和繼往開來的展望。我參與了課題組的組會,授課,文獻分享以及專業小考,感受了我遠遠難以觸及的學術前沿。參加了課題組的年會的學術會議和師兄師姐們格物致知的科研大比武,看到了來自生物醫學等多方面的前沿交叉。看到大師們的談笑風生的風采和專業,我雖然不懂,但是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深深埋在了我的內心深處,我相信,我內心的科學之田,如我所愿,埋下種子了,假以時日,希望我能用努力的汗水澆灌,開出美麗的綻放。

如果要談談感性的認知,有太多的思緒難以全部言盡。也許經過這一路風景,我在我所將要面對的科研學海中,找到燈塔了,找到前行的方向了。在這里,我看到了科研的動與靜,那是唇槍舌劍的思維交鋒,那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冷板凳的苦心鉆研。我第一次在我的師兄身上看到,原來做實驗,也可以游刃有余揮灑自如,我看著師兄從容不迫,了然于胸的操作,我深深地發現,原來做實驗也可以漂亮到令人嘆為觀止。此外,在這里我所學習到的,更有面對人生的品格和態度,鉆研,專注,開放,包容,堅持,自律,有太多太多,我相信足夠我去傾盡余生去不斷地細細品味其中的奧義。

長亭之外,古道綿延,漫天芳草勾起別緒,也鼓勵人們繼續前行。祝愿北生所繼續在學術科研道路上,一往無前,也真真切切發自內心感謝齊老師和所有的師兄師姐和老師們,你們是我必須真誠感激并祝愿的,希望你們都能得償所愿,得人生始終,萬事勝意。也希望我可以永遠堅持初心,滋養北生所為我埋藏的種子,待日后參天大樹長成,傳承北生所的品格。

言盡于此,感謝北生所,日后有緣再見。


28. 陳汝奕(浙江大學,曹鵬實驗室)


還記得剛來NIBS的第一天,我和實驗室的另外兩個小伙伴一起,在研究所里繞呀繞呀繞:找面館,找西餐廳,找健身房。沒有藏寶圖卻好像到處都是寶藏,不大的研究所被我們硬生生多繞出了幾條路。而轉眼我們已習慣了在紅房子間穿梭,也探索出了吃飯-買水果-買咖啡-實驗室的最佳路徑。走著走著,五周的時間便已走到了尾聲。

初來的時候我是惶恐的,一個尚未接觸神經課程的大二學生卻陰差陽錯的來到了一個神經科學大牛的實驗室,就好像新生村的村民誤入了決賽圈,突然要開始單槍匹馬地打BOSS。但BOSS走到了我的面前,微笑地和我說歡迎你們的到來。在開營儀式的當天,曹老師便與我們實習生見面了。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實驗室正在做的三個課題,并讓我們自行選擇感興趣的方向。當天晚上,他就根據我們的選擇,安排好了帶我們的師兄師姐。

在Cao Lab的生活是緊湊而又充實的。最初的三周主要是實驗觀摩:小鼠腦立體定位注射;Western Blot;神經元原代培養;小鼠光遺傳學與化學遺傳學;免疫組織化學。這里的實驗密度和強度要比學校大得多,我就像是一塊海綿被扔進了大海里,貪婪地吸收著每天的所學所想,在我的實驗日志上吭哧吭哧地記錄。在對神經科學有一定了解后,我也開始上手做實驗了。我灌流了許多小鼠,并對不同的腦區進行切片收集,還嘗試著用不同的抗體去染色。

我們在NIBS有個獨特而好聽的名字Summer”。我特別喜歡這個名字,總感覺里面包含著陽光,聽起來熱烈而又明亮。我也喜歡師姐帶著我和別人介紹,“這是我的Summer”。 我記得很多難忘的瞬間:當我領取了印著Cao Lab的實驗服;當我第一次掛著NIBS的飯卡走進大食堂;當師姐提來一籠小鼠對我說“這就是你的小鼠了,你要在卡片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我第一次將自己的名字縮寫都寫得那樣一筆一劃;當我在大廳偶遇了實驗室的其他人,當他們看到我時主動的與我打招呼。我帶著Summer這個名字,小心翼翼地來到了這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卻發現這里遠比我想象中要更加友好。是的,被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才會有Summer。

在五周的時光里,我參加了兩場學術論壇:一個是研究生的分享,NIBS“格物致知”論壇;一個是PI們的分享,北生所一年一度的年會。用王所的話來說,這是“大餐”,是一場學術盛宴。打動我的不僅僅是每一位Presenter在臺上所展示的從容與熱忱,還有NIBS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幾乎每一位PI所研究的方向都大相徑庭,或許熱門,或許小眾,但北生所會給予每一位PI勇于嘗試的底氣與支持。在每一位PI最后的致謝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每一個突破性的成果都離不開研究所不同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或許,這也是NIBS成果噴涌而出的奧義所在吧。

五周的時光如同白駒過隙,轉眼已所剩無多。感謝曹鵬老師在實習期間對我的指導與幫助,給我分享相關的文獻并及時對我的實驗報告作出反饋;感謝張麗師姐和慧萌師姐耐心地為我講解實驗原理,帶著我做實驗;感謝同一個實驗室的小伙伴們給予我的幫助;感謝我可愛的室友們,每天都活力滿滿的跑步達人柯妍,勤勉好學溫溫柔柔的涵凝,還有每天都和我生活節奏非常一致的藝恬。感謝NIBS!雖然Summer只剩下了最后五天的時間,但這個夏天會永遠在我的記憶里熠熠生輝。NIBS,我們,再會!


29. 周一龍(清華大學,黃牛實驗室)


NIBS黃牛老師實驗室的夏令營經歷讓我受益匪淺。剛開始,我其實對計算機在生物領域的應用僅限于略有耳聞。正是通過這段實習,我逐漸融入其中,并且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通過聽取黃牛老師以及師兄師姐們的耐心教導,我學會了如何使用生物信息學工具,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分子建模和仿真技術,能夠大致預測蛋白質與小分子的結合位點——從一名“計算機小白”到能夠執行一些操作的進步過程讓我格外欣喜。

在實驗室的日子里,我通過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逐漸理解了計算生物學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我深刻體會到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學的緊密結合以及學科交叉能夠為科學研究、藥物研發帶來巨大的推動。從一開始的茫然無措到現在的略有了解,我感受到了自己在知識層面上的飛躍與成長。這段夏令營經歷不僅讓我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還為我未來的學術和職業道路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30. 周雨晴(清華大學,劉清華實驗室)


1.做的實驗

做了幾次WB,好像終于有點搞懂實驗課上沒學明白的WB是干什么的了……現在勉勉強強可以比較獨立地跑WB了。

做了兩次genotyping。

積累了一些“各種奇形怪狀的條帶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的經驗。

做了兩次小提質粒。

第一次進細胞間,第一次聽說“腳趾號”,第一次殺小鼠……

2.見到的人

所長和研究生部的老師很平易近人的樣子。

同學們十分包容友善,處處為他人著想。很榮幸認識到一群優秀又勤奮的同齡人!(很讓我有反思自我的沖動哈哈哈)

學長學姐們人也非常好,一直在想該讓我們做什么。我雖然搞砸了很多事情,但也被寬容了。

大家都熱愛著科研,熱愛著生科。

3.我的感受

謝謝大家!要用更高的熱情去多多學習啦!


31. 董鳴皓(華中農業大學,徐國泰實驗室)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還有不到兩個星期就要離開NIBS了,我心中充滿著許多的不舍。在NIBS的這段時間里,無論是科研還是其他方面,我有許多感悟。

我要感謝NIBS為我提供了一個充滿挑戰和成長機會的環境。在這里,我能夠參與各種研究項目,從實驗設計到數據分析,我都有機會親身參與其中。這不僅讓我學到了理論知識,還鍛煉了我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科研方面,我十分羨慕NIBS的卓越的科研環境,干凈整潔的大樓,寬敞的實驗室,一應俱全的實驗儀器,配套完善的輔助中心。無疑,這樣優秀的科研環境是產出科研成果的沃土,也難怪NIBS碩果累累。除了科研環境,NIBS的科研氛圍也很濃厚,大家在實驗室的時候總是生產力拉滿,要么專注于做實驗,要么進行完善的實驗設計,亦或是相互之間交流實驗進度。科研從來都不是一個輕松的工作,它需要良好的團隊合作,而科研氛圍的建立,是進行高效的合作的前提,這一點NIBS做的很好。除此之外,我驚嘆于NIBS能夠舉辦諸如年會還有講座的學術交流活動,不斷為學生們開拓視野,與大牛對話,了解科研最前沿。年會的熱鬧非凡我至今記憶猶新。

我很感謝徐國泰老師以及Xulab的師兄師姐們對我的幫助和照顧,他們對待他人的友善和耐心的教導讓我感到很溫暖。我在實驗室中著重學習了細胞培養和生物信息學的相關知識,我之前對這兩個方面的知識和實驗技術知之甚少,此次學習,讓我的知識體系更加豐富了一些。學習的過程并不輕松,作為我接觸較少的方面,有很多知識要現學,不過還好,在老師和學長學姐發幫助下,我還算順利的學了下來。

在生活方面,NIBS的食堂離研究所很近,飯菜便宜有可口,還有水果供應。對于科研人員來說,如此好的食堂是一個福音,他們可以方便快捷的補充能量,然后繼續投入科研之中。此外,實驗室的生活區還有各種小零食,以及飲水機,滿足平時的小饑餓。summer的750元補貼用來吃飯完全夠用,甚至有空還能去西餐廳小小的犒勞一下自己。如果說有什么不方便的,那就是研究所周圍沒有什么商店,最近的商場很遠。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遠離喧囂,是營造一個安靜的科研環境所必需的。

最后,衷心的希望NIBS越辦越好,在生命科學領域,繼續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


32. 范憂樂(上海科技大學孫碩豪實驗室)


有點像是隨筆,主打的就是真情實感!我也學學前人的樣例,分幾個部分回顧一下我的NIBS暑校生活。

結緣

“去。”

得到師兄一句簡潔而肯定的答復后,我便著手準備NIBS暑期訓練計劃的申請事宜。老實說,我是被一哥們兒拉著一起報名的,覺著暑假一起來北京可以做個伴兒……可誰曾想到如今我倆天各一方QAQ!

只身一人走出大興機場,打車前往北生所。一路上與北生所有關的種種記憶在腦海不斷浮現。起初聽聞NIBS是在學校老師的教育經歷和畢業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ppt里,只覺得NIBS是一個神圣又神秘的生科科研圣地。在準備申請材料的那段時間里,我無所不用其極地對北生所展開“地毯式”搜索——b站,貼吧,知乎,小紅書,百度……然而,除了超多非常牛的名譽外,我卻很少發現與各組真實科研生活相關的介紹或記錄,只能從往屆暑期訓練計劃心得體會的文字中尋得蛛絲馬跡——北生所在我心中的神秘之感又添了好幾分!尤其是得知進入孫碩豪老師的課題組后,更是產生了一絲緊張與遲疑,因為我在(19年及以前的)往屆心得體會中沒有發現來自孫老師組的暑期學生!作為一個有點i的人(芝羽師姐催著我測的),我其實非常擔心自己無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和老師以及師兄師姐們愉快相處——主要還是因為沒有前人的心得可以讓我稍稍參考一下QAQ……(哈!以后來孫老師組的暑期生就可以康康我的這篇啦~)

懷著忐忑的心情,我終于還是拉著行李踏入了北生所。

學習

因為學校產業實踐的耽擱,我是在7.18晚上才遲遲入所。想著第二天就要開啟一名暑期生的五周NIBS生活,激動得一晚上睡不著覺。恰過早飯,在一位好心的清潔阿姨的指引下終于找到了實驗室(其實是我暴眼了沒看標識)。熱情的(也超級高的!)徐師兄帶著我來到工位并前去通知那位帶我的神秘師姐。在桌上擺放好電腦,便一團縮在椅子上,焦急而又忐忑地期待著那位師姐的到來。“嗨,師弟!”我回頭看去,但見一位溫柔的師姐款步而至,步伐輕盈而從容,宛如春風拂過,帶來一片寧靜與舒適。她的目光如清澈的湖水,透露著深厚的沉穩和溫和的關懷(感謝gpt)。她微笑著停在我身旁,輕輕道(注:“輕輕”為藝術處理,此時師姐的嗓子還沒啞):“你好,是新來的師弟吧?我是你的師姐,很高興認識你~”芝羽師姐細致地為我介紹了聽覺系統和她正在做的課題,同時耐心解答我時不時蹦出來的問題。看出我仍存些許緊張,師姐便領著我去把師兄師姐們認識了一圈——雖然我一個名字都沒記住,但卻感受到了這個組的包容與溫馨(以及超多e人),這也使我對未來五周的生活充滿期待。那天下午孫老師帶我去辦公室簡單聊了聊。說實話見到老師的第一眼我愣住了——雖然早已在官網看了好幾遍老師的照片,但是沒想到本人更加帥氣和富有精氣神兒!老師話語鏗鏘有力卻不乏輕松風趣,談論問題嚴肅認真同時也溫柔隨和。簡單交流一番后,我便正式以暑期生的身份進組學習。

在師姐的帶領下,我親身學習和體驗了從半規管注射、看視頻記錄表型,到灌流取材、免疫染色和拍片子的全套流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內耳取材。看著芝羽師姐和錦洲師兄輪番上陣、在我面眼展現精湛的取材技巧,我的眼睛直呼“完全掌握”。可誰知自己親自上手進行操作時,才發現自己的雙手宛如得了帕金森般不聽使喚——抖個不停!好不容易夾住的canal才幾句話的功夫變消失的得無影無蹤QAQ!雖然練習時經常血壓拉滿,但正如師兄師姐所說,這個過程非常“修身養性”。(其實蹲電腦前看好幾個小時的小鼠視頻也很“修身養性”!)在一連幾天對十幾個內耳取材后,我逐漸能夠靜下心來進行操作,帕金森的手也慢慢穩定——整個人的靈魂仿佛得到升華!當真正在共聚焦顯微鏡下看到親手取出和染出的VG, SG, saccule, utricle, canal的那一刻,取材時各種艱辛之感瞬間得到釋然——誠如胡霽老師所言,神經元果真是“最漂亮的細胞”——鏡下的畫面美到令人窒息!(不過更令我開心和自豪的是后來我也可以學著芝羽師姐和錦洲師兄的口吻有模有樣地教思墨師姐取材了哈哈哈~)

組會環節也很有趣。雖說每次只有一個人匯報,但是他們都會準備超級長的ppt!每每看到新的術語,我都趕緊進行記錄;加之師兄師姐的提問和孫老師的及時講解,整個組會其實相當充實。

年會

這次年會是在天津恒大酒店辦的。剛下車我就被這個超級大的豪華酒店震撼到了,每個房間也寬敞得要命,里面甚至還配了個小溫泉——我這輩子都沒住過這么“奢華”的酒店!憑借免費餐券,我們可以吃中西餐自助、甚至還有燒烤!而且每個人都能免費去泡一趟溫泉,我只能說來這一趟賺麻了哈哈。

年會的重頭戲當然還得是大牛們精彩絕倫的talk——表觀遺傳、生物鐘、睡眠……每場聽下來都讓我受益匪淺!當然印象最深的還得屬孫老師的talk——ppt清晰明了、講解深入淺出,讓我對前庭器官以及平衡覺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會場之外也沒閑著,各家生物公司的小桌擠滿大廳。第一天逛完我便收獲了一大兜戰利品,順帶還中了一張80塊的彩票,win!

即使到了晚上,酒店里也是熱熱鬧鬧的。北生所不但舉辦體育比賽,還給學生以及課題組開了ktv豪華包房!孫老師不愧為文體部出身,悠揚動聽的歌聲縈繞整個包廂;錫迦姐帶著大伙邊唱邊跳,一首《粉紅色的回憶》技驚四座;我隨師兄師姐們輪番上陣,狠狠過了一把ktv癮。不過說到僅次于年會的盛大活動,莫過于一年一度的歌手大賽了。我的老鄉兼中學學長秋谷師兄雖然第一輪以極其微弱的票差遺憾敗北,但每每回顧當晚的比賽錄像,我依然堅定認為師兄的唱功和表演絕對配得上冠軍之位!

當然,這個年會帶給我的驚喜遠不止這些,因為我突然發現這酒店正對門兒竟然就是天津歡樂谷!于是趁著年會的間隙,便跟著師兄師姐們好好勞逸結合了一下。

這波年會真沒白來,吃的住的玩的學的,每一樣都讓人印象深刻!

日常

其實我那哥們兒當初給我說了好幾次報NIBS暑校的事情,但我一直都有些猶豫——直到他不經意間的一句“我師姐說NIBS食堂超級好”——這一語宛如靜謐夏夜的驚雷!我當即答應下來,不是貪吃,只是希望能以自身為實驗對象,前去貴所食堂探究“飽腹感對情緒調節的積極作用”。果然,來到北生所后每到飯點我的心情便格外愉悅,不僅僅是食堂飯菜實惠而美味,更多是因為可以和老師以及師兄師姐們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師兄師姐們告訴我哪道菜好吃,哪里的火鍋比較爽、哪個外賣踩了雷、今天娛樂圈有什么八卦等等,最喜歡的還是瑞琪師姐分享的知乎小故事,每次都給大伙講得一愣一愣的!

平日里實驗室的氛圍非常和諧,熱心的師兄師姐們經常為我提供幫助——找不到抗體稀釋液時,岳岳師姐直接把她的一管借給了我;看到我在練習取材,晶越師姐馬上掏出一大盒內耳任我挑選;在休息室里,師姐們還常常拿出葡萄、鳳梨、零食跟大伙分享……每每想起,我都不禁感激涕零!(淚目QAQ)

當然,來NIBS不能光惦記著吃了,保持身體健康也很重要。NIBS不單有健身房,還有各種室內運動場地,晚上沒事便會去健身房做做深蹲、練練胸肌。令我較為驚訝的是,NIBS的排球氛圍竟也蠻濃厚的,每周我都樂呵呵地跟著曉軒師姐跑去打場,一連下來兩三個小時,好不痛快!


啟程

寫到這里,已是第四周的周五。

很快,我將啟程坐上回家的高鐵。

有些意外,來時以為將會非常漫長的五周時間竟是如此短暫!

想著馬上就要離去,心中忽然滿是傷感——我有點舍不得周末的一元餐,有點舍不得記了好多頁的實驗記錄本,有點舍不得坐了五周的工位,也有點,舍不得這個溫暖的大家庭……

但是轉念一想,其實不必太過傷悲。

正是因為別離才會更加珍惜這份回憶,正是有了結束才能啟程踏上全新的旅途。

生活向上,時間向前。

感激,而后更加奮力地前行,或許是對這段經歷最好的答復!

最后,真誠祝愿孫老師以及師兄師姐們諸事順利、身體健康、平安快樂!


33. 胡柴茂(中山大學,蘇俊實驗室)


從得知NIBS的暑期訓練計劃開始,翻閱官網上往期summer的心得體會仿佛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趣事,我在前人的描述中想象著NIBS的年輕、開放與自由,直到今天才恍然意識到一個月的summer生活即將結束,輪到我留下自己的故事。

六月的廣州,熱浪裹挾著期末月的緊張陣陣襲來,讓人難免心生焦躁。收到summer的錄取郵件是在一個困倦的下午,復習PPT上突然彈出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暑期訓練計劃入選”郵件通知,仿佛一陣清爽的涼風瞬間掃去困意。從那開始,每每復習到心煩意燥,想起即將在NIBS度過的一個月總能平靜下來,仿佛身處科研圣地前,頓覺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科學的深邃。

在So Lab的一個月里,蘇老師親自教我們分離卵母細胞、免疫熒光染色、細胞顯微操作等實驗技能。So Lab輕松快樂的工作氛圍中不失嚴謹認真的科研態度與切實長遠的科學視野。茶余飯后不乏大家暢談生活與理想的身影,師兄師姐們可愛的笑容中透露著無限純粹。五周里,我收獲到的不僅是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更是科學探究的嚴謹態度和敏銳眼光。

珍惜在NIBS的每一刻,但真正到了說再見的時候,卻不知從何處說起。無論是NIBS靜逸外表下涌動著的無限激情,還是PI們非凡成就后的平易與謙遜;無論是兼具嚴謹與趣味的年會報告,還是充滿活力與歡樂的歌手大賽,都是這個夏天我難以忘懷的回憶。

盛夏轉秋,與NIBS的故事即將畫上句號,但我和Life Science的故事未完待續。


34. 胡聞軒(上海師范大學,王偉實驗室)


說實話,我不知道未來會有多少人,會有多少我的老師,我的師兄師姐,乃至未來我的師弟師妹看到這篇感想(畢竟一篇感想應該不會被拿來算點擊量,下載量,引用量吧哈哈哈哈)。

但在我的理解里,這篇寫于NIBS的感想,同無數從NIBS發出的文章一樣,是要送給歷史,送給NIBS本身乃至其背后更大的文明的。正如王所說的那樣“我們的科研,是為了全人類而做的”。

所以暫別之際,思緒萬千,提筆之時竟有些不知道該從何處說起,還望能盡數行于本文之中。

和NIBS的故事開始于哪里呢,我好像已經有些記不清了,是我與研究所同年出生的緣分,是高中時仰望中國生命科學界的銀河時看到的那顆最璀璨奪目的星,是高芝師姐回上師大宣講時、印天師兄與我交流時我的躍躍欲試,是在最為艱難的學期的期末復習周,收到錄取郵件時激動到偷偷跑到湖邊掉眼淚,是初見被無數人稱為“殿堂”的研究所的恢宏紅色大門時的無限憧憬。

但不論最初的起點在哪里,在北京市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科學園路七號寫出的——這個故事的正文,實在是過于燦爛了。

雖然我構想過很多很多用于描繪這段經歷的不同的起點,但寫到這里,堵在嘴邊的,一定一定要在一開頭說的,依然是——感謝。

感謝王偉老師,王老師除了在學術上的工作讓我欽佩以外,還領導并建立了一個硬件上絕對一流,氛圍上自由活潑、協作共進的課題組,大家可以在組會上、在實驗室的任何一塊空地上一起自由討論,可以在KTV里、在飯桌上嬉笑歡言。并且王老師像對待每一位研究生一樣,一視同仁的指導和管理我和周彰兩位summer,沒有因為我們年級還比較低,學術水平還不出彩就區別對待。在王偉老師身上受教很深,其中的經驗還需要我持續不斷學習。

感謝宇飛師姐,秀容師姐,宇飛師兄,開源師兄,夢昭師兄,黃濤師兄,詩琪師姐,嘉梁師兄,祥磊師兄,煒峰師兄,銘琪師姐等等等等實驗室的師兄師姐。是你們的指導,不厭其煩的回答我的各種奇葩問題,才讓我真正開始從那些偉大的再生領域的科學故事的聆聽者成為深入了解器官再生和衰老這個領域的研究者。

7月18號的西餐廳,7月22號的海底撈,年會的歌手大賽,8月8號的電影,以及無數次在大食堂小食堂一起干的飯,為了科學問題而奮戰的無數個日日夜夜……

是王偉老師和你們讓我真正感受到我成為了課題組的一員,而這些故事我也一定會記好久好久。

感謝研究生部以及NIBS其他各個行政、后勤部門,時時刻刻想著我們summer student這群或許對課題進度與科研產出沒什么幫助的“臨時工”,五周的時間里,各位行政、后勤老師在各個層面全力保障了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讓我真切的體驗到了NIBS將學生視為“同事”而非“工具”的強大的人文關懷。

有個小插曲是,我在8月初把研究所的卡丟了,帶著犯錯誤的恐懼和不安,我找到了研究生部,但NIBS的老師們并沒有批評我什么,而是快速地進行了各部門協同工作,讓我在第二天就拿到了新卡,展現出了非常哇瑟的辦事速度,真的衷心感謝各位老師們,是你們讓我感受到成為了NIBS大家庭的一員!

還要感謝同為summer的周彥丞、張若青、周彰、李昊陽、任品澤、趙藝嘉、欒詩若、于香雨、胡柴茂、吳苡凡、聶鵬宇、董鳴皓、許琛、黃一駿、馬潤博等等等等,是你們讓我看到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優秀的本科學生是怎樣的(以及最優秀的本科學生是如何熬大夜的,雖然熬的那幾個大夜真的很開心啊哈哈哈哈)

更遠的,還要感謝NIBS文明的發起人王所,以及更多在曾經和現在為NIBS的存續和繁榮、發展做出貢獻的建設者們。NIBS是赴美留學歸國最杰出代表和先驅——王曉東所長的心血,是30位在職PI,是無數前前后后在這里奉獻青春,推動人類認知水平的進步的PI們的心血,是被黨和國家寄予厚望,以真正實現科技強國的為使命的敢于突破原有格局的中國無數科研人20年的心血。沒有你們,就不會有這塊世外桃源般的“試驗田”。

是你們在一起,讓北京這個城市除了首都以外,對我有了更特殊的意義。

另外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一點,是NIBS的文化底蘊之深厚,進門右拐有一面照片墻,風格雖古樸,但卻映射著NIBS的輝煌,映射著從NIBS走過的人的足跡,他們在這里奮斗過,也將永遠被這里記住。

最右邊一片是專屬于歷屆summer的,而在一張張看似沒什么直接關聯照片的背后,歷屆summer之間其實是有傳承的,雖然我們是三年疫情后第一屆正常的summer,但這不妨礙這段故事的延續。

這段故事里,是21年的summer高芝師姐,是19年的summer黃濤師兄,是18年的summer宇飛師姐,是在我的工位身后,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實驗室的2007年的summer巴釗慶老師

當然可能還有許許多多我不知道的名字,因為Student Summer Training Program(SSTP)與北生所結緣,而選擇了北生所繼續自己的學術生涯,如今或已經博二、博三,或已經帶著NIBS的博士學位前往海外深造,或已經歸國籌建自己的實驗室,成為了獨立PI。而summer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科研殿堂的大門,并將其中所學得的東西、看見的風景一代代傳下去。

那來具體總結一下我的習得吧:

科研上,我是帶著幾個問題來的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What is true science?”

“What are true scientists?”

“What is the top-most research institute in the world like?”

而在5周中,北生所告訴了完美的我答案,并極大的震撼了我。

“科學”上,北生所是不普通的,正如我在簡介和采訪中看到的那樣,這里的課題只原創,不跟隨。這一點不論是從這五周我所見識到、學習過、討論過的課題,還是從所內已有的成果,都無一不印證了這一點。我第一次見識到了那些能發CNS的大課題、大工程是如何誕生和運作的,0到1”的原始創新是如何完成的。

北生所又是普通的,像膠回收、提質粒、PCR等實驗不論在世界上哪個頂尖實驗室都非常重要,這也再次提醒我基礎操作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科學家”上,我認識到,一個好的科學家,好的”scientist”絕不只是看他發了多少CNS paper,而是要致力于解決本領域內重要的科學問題,以開拓人類認知的邊界為使命。學會和他人合作,發揮各自研究領域的特點。能頂住壓力,敢于在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上投注心血和精力。

“國際頂尖研究所”上,雖然我尚未能涉足對于研究所的頂層設計,但從王所等人的分享中,我認識到,作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一個頂級的研究所要給人才足夠的空間,要給PI足夠的自由度,這包括財務的自由,研究方向的自由,實驗室管理的自由等等。這里沒有權利壓迫、勾心斗角,有的是合作共進。

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期限的考核,來評判一個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目標是否在本領域內真的足夠重量級。

此外,“頂尖”還體現在研究所“平等”的氛圍上,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干飯的時候啦,你真的有可能抬頭發現對面坐的是你的導師,是百濟神州創始人王所,是ACE2和NTCP受體的發現者李文輝老師,是“最年輕的院士”邵峰老師,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大佬”、“大科學家”。但在這里每位老師和同學都是一樣的,沒有人因為地位或職稱高因而是“特殊”的,如我和王所聊天時王所說的“北生所是一個很’easy’的地方”。

也正是這樣一份不多見的“平等”,使得自由發言、學術至上在NIBS成為可能。而這樣“國際頂尖研究所”的氛圍,更為杰出的科研成果提供了沃土。

我曾經無數次問過我自己,“你覺得學術的殿堂應該是什么樣的?”我想,這里就是答案吧。

科研上,在我主要參與的工作中,我們的主要關注點在于哺乳類動物的脊髓再生。

器官再生,始終是人類的偉大藍圖和終極幻想。而脊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的研究已經發現部分哺乳動物在脊髓損傷后可以再生,但另一部分哺乳動物(包括人)在脊髓損傷后不可以再生,這暗示可能是一些哺乳動物(包括人)在進化過程中丟失了再生的能力。解析為什么部分哺乳動物擁有再生能力,而部分哺乳動物丟失再生能力的原因與調控機制,并嘗試將其運用到人身上,實現疾病治療或損傷后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針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有很多,但在本領域內,由于前人研究選用的動物模型之間往往具有巨大差異,以至于很多機制難以被完全解析,我們始終缺乏一些近緣物種去做comparative study。

而王偉老師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具有顯著優勢的非洲鳉魚(killifish)實驗室。通過和同為魚類、親緣關系近的zebrafish、gar、pufferfish等品種在橫斷脊髓后的現象與基因、RNA、蛋白與細胞水平的反應相比較,實現了本領域內始終難以完成的comparative study。

在我的具體工作中,讓我映像最深刻的idea是:由于我們發現手術毀髓難度大、對魚的傷害大,往往導致其無法存活,我和師兄師姐們嘗試構建運用光遺傳系統的質粒,以此實現不通過手術殺傷特定位置的脊髓神經元。

此外,師姐們還耐心的教會了我載體設計與構建、gibson連接、冰凍切片、免疫熒光染色、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單細胞解離、單細胞測序數據分析等等一系列實驗操作。以及killifish zebrafish gar pufferfish一系列魚類的養殖和操作技巧。

生活上,雖然這次我們沒能有幸住上龍湖的宿舍,但師兄師姐的口中龍湖的單人間,也讓我對未來的讀研生活有了無限的幻想。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年會了(雖然我覺得大多數人的感想里都會寫,但真的太震撼了不得不寫),在天津的“東麗湖度假村”,在頂級的住宿和餐飲條件的加持下,北生所的全體PI們與從北生所走出的PI們為我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好像今天還被人民網報道了),除了PI們對自身工作的精彩演繹,還有報告結束后的自由提問環節對工作的疑問甚至是質疑,這些在這里都是被允許的,也是被推崇的。這幾天讓我見到了NIBS擁有或培養的,璀璨如群星的科學家們,見到了中國真正的學術殿堂“唯學術瞻”的學術氛圍。

寫到這里,是2023年8月9日的深夜,雖然有限的文字注定無法描繪這段精彩旅程的全貌,但也許該收尾了,畢竟北生所更燦爛的明天還需要我去體會、去建設。

聽師兄師姐們說過,王所曾經這樣回答了NIBS對國家做出的貢獻:NIBS對國家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證明我國的土地上也可以放下一張安靜的實驗臺。”而在這個盛夏,我也真的有幸體會到了這種純粹的,對事業的專注、對科研的熱情。何其有幸,何其向往。

我想,我會這樣解釋我題目里的’Wonderland’:

NIBS是個做科研的圣地,這里有最好的環境和最好的人。

NIBS還是個可以讓人無限暢想的圣地,因為在這里你可以完全自由的暢想和探索人類生命科學的未來。而可預見的,這些暢想與探索也一定可以誕生真正足以載入和改變人類文明的東西。

開頭說我早已記不清這個故事開始于哪里,那這個故事結束于哪里呢,我想,遠未結束吧,一方面NIBS的文化和氛圍早已刻入了我的DNA,另一方面,這5周教會我的實驗技能以及給我帶來的有關于我未來的學術生涯的思考,將不斷的、不斷的指引我前行。

感謝在這個酷熱的夏天有NIBS這個生命科學界的一方清涼凈土的庇護,萬分希望明年的自己也可以像師兄師姐們一樣在NIBS這片科學的沃土茁壯成長。

也愿未來我和NIBS能一樣,如同NIBS的20周年的年會主題:繼續砥礪前行,不忘初心。


35. 黃一駿(復旦大學,徐墨實驗室)


我與北生所的結緣始于2022年的上海。在那個被疫情封鎖的的春天,在狹小的宿舍里,我第一次在線上聽到了邵峰和王曉東兩位老師的講座,我也第一次認識了北生所這個Wonderland for science。司馬遷說“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曉東老師和邵老師的研究成果讓我這個剛剛踏進生物醫學研究大門的懵懂學子“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從那時起,我就一遍一遍地刷新著NIBS官網的暑期訓練計劃一欄,期待著2022年第十七期Summer舉辦的通知。直到2023年的四月,我又一次刷新了NIBS的網頁,看到報名鏈接的當天我就整理好了報名材料,提交了我的長長的個人陳述。從報名到入選到入營,中間的等待像一個世紀一樣漫長。當車最終停在北生所門口,我才意識到,這個一年前的小目標,終于是要實現了。

在Mo Xu Lab的一個月,是逃離醫學生身份的沉浸式科研的一個月。因為同Lab另外一個Summer的缺席,我便成了徐Lab 今年Summer的獨苗。我的師姐柴夢琳對我無比耐心細致,會耐心的教我做最基本的實驗,從染切片到跑流式,都是事無巨細地教學,對于儀器使用的細節以及手法也會毫不吝嗇地教給我。實驗室里的其他師兄師姐們也是事無巨細、有求必應。這一個月里,可見師兄指導過我的課題,趙珍師姐教過我co-IP,呂垚師姐和振宇師兄帶我一起跑過WB……只要想學,實驗室里的師兄師姐都會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全盤相授。

這一個月,在實驗上是坎坷不平的一個月。從我剛進Lab開始,幾個實驗好像就都不是很順利:基因鑒定的幾只鼠結果和之前又出了偏差,數了一下午扭曲的線蟲最終也沒有數出陽性的結果……但我想,研究從來就不是一條沿途。和大自然賭博,賭輸可能才是常態。

這一個月同樣是純粹的一個月。實驗室的師兄師姐一般都是趕最早的班車過來,坐最晚的班車回去,就連周末也都不例外。北生所雖在北京,但遠在昌平郊區,市區的繁華喧鬧與研究所無關。雖然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文獻,做實驗,但正如顏回“不改其樂”,一簞食、一瓢飲,日復一日拓寬人類知識邊界的樂趣同樣是外人不足道的。

在我眼里,NIBS是一個充滿堅守、勇氣和熱愛的地方,在這里的人們都有著對生物醫學無盡的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在北生所的這一個月,我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和純粹的快樂。感謝徐墨老師和實驗室的可見、定煌、振宇師兄、夢夏、沁沁、苗陽、趙珍、呂垚、梓曄、宏麗、葉瓊、宇璇、涵喬幾位師姐和實驗室的helper們,以及我最要感謝的,手把手帶我的夢琳師姐。作為一個臨床醫學生,或許以后我的科研道路會與各位師兄師姐們千差萬別,在上海的我可能也與師兄師姐們天各一方,但我想這一個月已經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讓我始終記得科學研究最純粹美好的模樣。


36. 李昊陽(清華大學,齊湘兵實驗室)


Long long ago, when nighttime was still longer than daytime, it was my first time that I had heard of something about NIBS. At that time, a freshman was astonished, or moved, by the research stories told vividly by Dr. Wang. “ How cool! I hope to work there! ”, I said to myself, excited and unusual. Absentmindedly, I resembled to go back to childhood, when I had promised to myself that I would definitely be a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And I knew I had found the best place to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However, life is never a smooth ride. I failed in joining a series of projects in the spring semester, frustrated for a long time. As a matter of fact, for me, this project was just a try with thin chance in my heart. To my surprise, thanks to Dr. Qi’s generosity, I was admitted into summer smoothly. I even couldn’t fall asleep that night. So this summer, still a bachelor as I was, I came into the cute red building for the first time, doing experiments as a summer.

在五周的實驗室體驗里,楊濱師兄把我從實驗室小白帶到了實驗室初出茅廬,實現了稱號的飛躍(bushi)。從無水體系、充氣球、旋蒸、萃取、點板、爬板、過柱的基本規范操作及原理,到PyMOL、MOE、Schr?dinger等計算和docking軟件和UPLC、核磁等儀器的使用,再到實驗記錄的重要性、做實驗時應該想什么,還有我未來的規劃、去向等等,師兄在各個方面毫無保留地教我,不僅讓我學會了很多操作技巧,還幫助我更好地走上未來的科研道路。楊濱師兄是我科研路上第一位引路人,千言萬語也道不盡我對他這五周不遺余力的指導的感謝。

在齊老師組的這五周里,感覺到齊老師組像是一個大家庭。楊濱師兄有時會遇到他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他師兄師姐都會熱情地幫忙。組里除了組會、journal,還有每周六的課堂或考試或分享,這些基礎理論知識對研究大有裨益。

我還有幸參加了NIBS因為疫情時隔4年再次召開的學術年會。除了酒店豪華之外,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會上各路大咖的發言,老師們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從各個方面為我描繪了生命科學的壯闊畫卷,開拓了我對生命科學的認識。除此之外,8.7高欣老師的報告也讓我意識到計算機技術與生命科學的交叉是生命科學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激起了我現在一個編程盲對于計算機和編程知識的好奇和想要學會的迫切感,計程設的學習要提上日程力。

最后,感謝王所,感謝齊老師愿意收留我,感謝楊濱師兄對我的陪伴、引導和教育,感謝實驗室的其他師兄師姐們對我的幫助。在未來,我定會繼續在生命科學的浩瀚海洋里探索,成為一名科學家、一名科研工作者。

私は李昊陽です。夢は科學者になって、効いて安い薬をたくさん開発することです。世界中の人が、私が開発した薬から、苦しくなくなって、嬉しいことです。

8.5上午更新

剛幫師兄劃完板子,不是我割得也太丑了吧!真受不了一點!【發怒】【發怒】看師兄在試能不能放進展缸莫名心酸怎么回事。【大哭】【大哭】【大哭】

8.5下午更新

考試題好眼熟,我怎么感覺作業題里有過。但我忘得差不多了。。。復習一下吧那就。

8.8上午更新

我好菜啊。受不了了。我服了。一個上午操作全是問題,我真服了。

8.8下午更新

一上午難受得要死以為陽了。還好沒事。只能說午覺賦予中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下午過完柱子之后和師兄一起做福山題,邊做邊討論仿佛夢回高中學競賽的時候和同學對題目的激烈討論,牛眼淚了家人們。

8.8晚上更新

今天才發現來這投的第一個反應的量就加錯了【發怒】。真就《夢開始的地方》。

要交了,不會再更新啦。

See you, NIBS. Hi, new semester. Nice to meet you, my promising future!


37. 李祥龍(蘭州大學,張二荃實驗室)


時間過的真快啊,轉眼間作為summer來到NIBS將近有一個月了。再回首,感觸頗多。

我所在的實驗室是張Clock Lab。我剛到NIBS的時候,PI張二荃老師剛出差回來,他向我介紹了實驗室正在進行的工作。實驗室著力于解決幾個大的問題,什么是生物鐘?生物鐘如何調控?研究生物鐘有什么意義?生物鐘調控機體的代謝、免疫、睡眠甚至情緒,受細胞內水平極其復雜的轉錄和翻譯反饋環性調節,信息學手段發現了幾十種的調節蛋白與其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的復雜調節網絡。深入探究生命體的晝夜節律現象,對于治療肥胖癥、抑郁癥和躁狂癥,以及解決時差、輪轉工作和人類衰老的防治問題都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實驗室也已經篩選到了調節生物節律相關的藥物。過去的幾年里,實驗室已經做出了一些優秀的成果。張老師言談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極為謙遜。他安排趙海焦師兄和桑迪師兄帶我學習。后面的時間里,我在Clock Lab主要跟從焦師兄進行High-fat diet與Circadian Clock的研究,同時學習和實踐了不同實驗的protocol。從鼠尾提取DNA到Gipson,從小鼠取腦到冷凍切片,從Western到免疫熒光,從經典行為學實驗到光纖接腦檢測或操作神經元等等。組里的氛圍超級好,師兄師姐非常熱情,老板不push,工作時間自由。Clock Lab符合我對夢中實驗室的所有預期。

NIBS是把我當成小孩子的地方,在這里我遇到了超級優秀和耐心的師兄師姐們,他們細心給我講解每一個實驗的原理、方法和注意的細節,指導我大膽嘗試不同的實驗,在我失敗后幫助我分析問題所在并鼓勵我重新開展實驗。他們信任著我,相信著我,鼓勵著我。同樣他們也能非常包容我的錯誤,不會因為我操作失誤拖累實驗進度而嫌棄我。不僅僅是老板給我安排的師兄師姐,其它師兄師姐做一些實驗的時候也會喊上我學習,非常認真的給我講解。在這里我必須得感謝實驗室所有的師兄師姐們,小劉師姐、桑師兄、霍師姐、海焦師兄、小徐師兄、媚妹師姐、可騰師兄、randy師兄、子青師姐、陳晨師姐、張師姐以及其他的師兄師姐。

不僅僅是Clock Lab,整個NIBS也超級棒。NIBS是一個真正做科研的地方,氛圍很純粹。非常喜歡這么一句話,Summer不是NIBS的guest,而是NIBS的host”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NIBS提前為即將到來的summer準備了門禁卡和生活用品,甚至還往卡里充了錢。身為Summer可以參加NIBS的年會,除了高水平的學術報告,還有各種吃喝玩樂。整個所里對待summer都很包容,如同上面所說的,NIBS是把我們當成小孩子的地方。另外,所里的餐廳超級好吃且便宜,周六周日兩葷兩素一塊錢,已經不想回去了。王所說,NIBS的summer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不是因為NIBS,而是因為summer本身。

感謝NIBS贈予我們summer這次寶貴的體驗。

感謝Clock Lab的二荃老師和師兄師姐們。

感謝在此結實的來自天南地北的優秀summer。


38. 劉岱源(中國農業大學,王曉東實驗室)


2023年的夏天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夏天,作為2020年入學的我第一次體驗疫情陰霾散去后的暑假,又何其有幸能夠邂逅20歲的NIBS,與志同道合的summer們相約在科學的殿堂中。

相識

還記得到實驗室的第一天,負責帶領我熟悉實驗室的潘陽子師姐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師姐頭腦清晰,做事干練,能夠將繁雜的實驗安排得井井有條。在實驗過程中,師姐強調獨立梳理實驗protocol的重要性,只有將protocol和背后的原理爛熟于心才能利用好實驗過程中的每分每秒,我想這也是師姐實驗效率高的原因。

在了解師姐正在進行的課題以及閱讀細胞死亡相關文獻后,考慮到時間問題,我最終選擇驗證necroptosis標志性蛋白表達變化作為我這幾周的課題方向。在這之后我進行了不少的實驗,例如細胞傳代、WB、CTG細胞活率測定、跑流式、細胞分組分等,這對于之前沒有細胞實驗經驗的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實驗過程中也曾在“五花八門”的實驗步驟中“翻車”。經過師姐不厭其煩地提醒我注意實驗細節,我逐漸對細胞相關實驗更加自信,并且深刻地認識到一些實驗的小技巧往往能夠決定實驗成敗,這需要我們在實驗過程中膽大心細,養成良好的實驗素養。

NIBS這五周,最令我驚訝的是NIBS的多元化。從實驗室尺度來說,師兄師姐們的課題方向各有不同;從研究所尺度來說,每個PI的研究領域大多差異很大。這種多元化的背后是NIBS自由寬松的學術氛圍和人性化的管理體制,允許研究人員對感興趣的研究方向進行最大化的探索。

相知

暑期訓練中最令人回味無窮的就是年會了。四天時間,三十余場學術報告,我們像海綿一樣竭盡所能去吸收來自不同生物學科方向的知識。雖然有些報告涉及的專業知識對我來說較為生疏,不過每位老師的演講內容背后展現出的科學探索的執著與熱情深深感染著我。年會不僅是一場學術盛宴,晚上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更是拉近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年會在歌手大賽達到高潮,我們二組的summer們展示了一周的排練成果:童年歌曲唱跳串燒。當帶上墨鏡的一刻,我們同時摘下面具,為大家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節目效果竟出乎意料的不錯。當然,歌手大賽上睿睿師兄的《仙兒》,沁怡師姐的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憶,不禁令我驚嘆:Wang lab的師兄師姐們不僅實驗水平非常厲害,藝術造詣竟不相上下,真是一個全能的實驗室!

銘記

時光如梭,五周的時間在NIBS竟如此短暫,轉眼間NIBS暑期訓練迎來了尾聲。感謝王所能夠給我在實驗室學習的寶貴機會,感謝lab manager郭老師和Wang lab的師兄師姐們:忘不了剛進實驗室時睿睿師兄的奶茶,忘不了陽子師姐和銀頻師姐帶我們去西餐廳大快朵頤,忘不了海河邊的美好回憶,更忘不了日常吃飯時茹師姐和孟師姐的歡聲笑語……其中,我要特別感謝潘陽子師姐在實驗方面對我的悉心指導和在生活方面對我的關心。還要感謝二組的兩位leader,沒有你們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年會上二組的精彩演出。

還記得王所在開營儀式上曾說:“你們來到NIBS,不僅要體驗真正的科研生活,更要在這段經歷后始終保持著對科學探索的崇高敬意”。在經歷了實驗室的點點滴滴后,我切身體會到這份敬意來源于夜以繼日的堅守,更來源于追求real science的決心。二十載風雨兼程,二十歲風華正茂,衷心祝愿NIBS在下一個二十年中取得新的輝煌,也希望未來能與NIBS再續前緣!


39. 欒詩若(多倫多大學,隋建華實驗室)


上眼罩,聽著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心跳如雷。Shall I compare ye to a summer’s day?

來到NIBS見到大家之前,我的心情是無法言說的忐忑。與國內top大學里最優秀的學生一起學習生活,是我萬分期待的機會,但同時也十分擔心因為與大家的學習、經歷相差太多而不能融入,也擔心我這個小菜鳥在NIBS什么也不會。 But from the moment I met you guys, I have known that we would be friends and I will have a good time here because you guys are so, so, so nice. 在這五周中,我遇到了最最好的師哥師姐,最最投機的朋友,也更堅定了在生命科學的道路上摸索前行的決心。I have become more determined to explore the path of life science, and it is because of NIBS, because of all of you the best.

在Sui Lab(隋建華實驗室)的每一天都快樂, fulfilling, and full of harvest。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make me feel deeply. 我還記得第一次開組會的時候,是師哥上臺分享一篇文獻。在我腦袋空空還在消化基礎信息的時候,隋老師穩定輸出,平均一頁PPT三個問題,讓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了the acuity and the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possessed by a scientist。王靜師姐溫柔又貼心,幫助我很快很好地融入了我們lab,也對抗體中心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第一次親自上手做大提的時候,光胥師姐非常耐心地給我演示了各種需要注意的操作細節,結果最后一步,我順手就把剛洗脫的proteins全倒了。但是師哥師姐們did not blame on me,而是安慰不知所措的我。瑞華師姐言傳身教,一直告訴我‘做實驗一定不能對自己太自信’,讓我更深刻地記住了做科研一定要嚴謹,要自省。我也在欣欣師姐身上看到了對科研,對生命科學的obsession and devotion. 王智強師哥和韋智鐘師哥跟我講他們的課題,方向和理想時,那些閃閃發光的期許和意義只是靜靜地、淡淡地流淌著,即使我們深知它們的力量。而那些挫敗、深刻的思考、不厭其煩的重復,更是科研路上的常態。它們折疊在一起,糅合成了專屬于科研的獨特魅力。師哥們經常給我分享一些有趣的、前沿的paper and news,還會給我‘上課’講基礎知識,督促我stay proactive, 去探究每一項實驗操作背后的原理(導致我看到師哥就緊張bushi)。師哥師姐也會把他們覺得有用的書借給我,還給我劃好重點chapters,讓我提前對免疫學有了更深的認識,make me get ready for接下來的專業課學習。當我因為peer pressure感到焦慮時,師哥會提醒我最重要的是要夯實基礎,根據適合自己的節奏腳踏實地地前進,還給我傳授進組、找課題、設計實驗的tips,which are really helpful.除了在實驗室學習到了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多,生活中師哥師姐也超級超級超級照顧我,我都舍不得走了嗚嗚嗚。每天帶我吃好吃的,帶我去玩兒,關心我,鼓勵我,當他們的小師妹真的太幸福啦。

Us Summers were very shy at first (except me hhh). 最開始只有我和任同學兩位組長發言、發通知、組織活動,都沒有人理哈哈哈。Thank NIBS Annual Meeting, we gradually became close friends. 我們一起為了《勇闖天涯之童年大作戰》成為唱跳rap樣樣行的全能藝人(bushi),現在想想男生們巴啦啦小魔仙全身變還是很好玩哈哈哈。感謝我可愛美麗的兩位室友嘉嘉和于于,無怨無悔支持這個項目。還有狼人殺、歡樂谷、海底撈的生日,都是我超級珍貴的回憶。We shared our thoughts, 我們一起抱怨學校、課業,一起分享對未來的規劃。We chatted over nights. We listened and comforted each other. We are heartened and cured. 我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我與大家的差距,但不再像以前那樣慌張迷茫,而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I really want to say that, thank you all for being such a blessing in my youth, in my summer. We had so much fun, and I learned and grew a lot. I cannot express my gratitude for every single person who has helped me, encouraged me, and inspired me. I am immensely proud of being one of this Summer. I believe that we can go anywhere we wanna go, 前路皆坦途。We will not say goodbye, because I know that we will always be there for each other, and always walk side by side, 一起做最勇敢的科研人。


40. 毛佳鈺南京農業大學 張二荃實驗室


落筆之前正好打開手機,懂事的淘寶已經開始給我推大鼠小鼠腦部冠狀切片模具以及離心管作為咖啡豆收納的妙用了。

還記得剛打開郵件的那一刻的激動,還收到了朋友的一聲“爹”作為祝福。留在這里的快樂時光就要結束了,心中不舍。好喜歡NIBS。

這里有純粹的科研,可愛的師兄師姐和可愛的老板。當然還有好吃的飯!

在這里,只在網頁上讀過其文獻的老板,組會時就坐在對面,并看到他組會聽累了就掛在前面的凳子上支著腦袋繼續聽。

在這里,師姐能回答你幾乎所有奇奇怪怪的問題。

--“師姐,你有想過你為什么讀博嘛?”

--“呃。” (′·ω·`)

--“師姐,一抗二抗為什么不一起孵呢?”

--“嗯······怕浪費?”· ·;)

--“師姐,那個沖膠片的東西真好用。你們有拿它來洗過自己拍的膠片嘛?”

--“我們還沒人這么做過。” ~(·。·?)

--“師姐,這個顯微鏡太好用啦。你們有拿它來看過頭發嘛?”

--“。。。師妹,這個顯微鏡很貴的,一般是不能用來看臟東西的。” ∠( ? ∠)_

在這里我看到了每個人對于科研的認真,對于自己的實驗負責的態度。老板掛在椅子上聽組會不影響他思路清晰地點評討論,師姐在和我嘮嗑的同時還能傳四五百個細胞,吃飯之前還會聊到師兄那不小心被悶死的小鼠。師姐的實驗有時看起來極其認真,又有時看起來十分著急,她說,做每一步都需要知道背后的原理,在該省時間的步驟就可以省。每個人都過的忙碌充實,每個bench井井有條,制冰機大冰箱細胞間暗室大型儀器一應俱全不需要跑來跑去借東西,還有插好的槍頭滅好的水和高姐牌預制膠,實驗從早安排到晚,也都是在為自己的課題奔忙。實驗室有helper和manager,師姐說,在這里,除了科研之外他們什么也不用管。

還有,飯是真的很好吃!

年會規模很大,每個PI的報告真的都好牛好精彩。感受到了王所說的:科學,是有兩部分--做和交流。在展板展示的時候,正好捕捉到了一位有展板展出的師姐,師姐好耐心的給我介紹了她的展板內容和每一步背后的原理,另外碰到了一個在相關領域遇到一些小困難的師姐,于是我們三人(我主要負責旁聽以及“哇,好厲害。”)就相關領域聊了好久,聊到技術背后的原理和目前的技術瓶頸,也想辦法幫師姐解決這個小困難。很簡單很純粹,很棒的經歷。

年會的活動真的超豐富,除了報告之外每天都有好玩的活動。有KTV羽毛球乒乓球歡樂晨跑。晚會上聽到大家一展歌喉,看到科研生活之外大家的模樣,跟舍友感嘆:真的每個人都很有才華,正是因為有所熱愛才足以支撐漫長的讀博之旅。

還有,酒店很奢華,自助餐也是真的真的很好吃!

現在,我已經從剛來時的手足無措,到能夠熟練給師姐打雜了。雖然有時候質粒提的不好,第一次跑的WB很難看。自我感覺能幫忙的只有genotyping以及幫高姐逮捕了一只鬼精鬼精的越獄小鼠。還記得師姐看看膠片又看看我,問:師妹你難過嗎?說真的,雖然膠片很丑但我還挺開心的。很喜歡這個實驗室,兩條bench中間拉起喜慶的“叁區歡迎你”,掛著EP管裝有不同顏色的buffer做成的穗子串,慢悠悠或者急匆匆的搖床基本一直在工作,還有每天都在轉著的好多腦瓜子。

還有很多珍貴有趣的經歷,不知從何說起。我們是NIBSsummerNIBS也給了我一個獨一無二的summer

文獻還是有很多看不懂,報告還是有很多聽不懂,要學的東西還很多,路還很長。王所在報告的最后說:“課題分為這幾種:有意思的,有用的,有挑戰的,和會做的。”“我們就是要把會做的東西,做最有用的課題。”

小紅樓的夏天很忙碌,蟬鳴聲嘹亮純粹。期待下次見面。


41. 聶鵬宇(南方科技大學,邵峰實驗室)


“時光的河入海流,終于我們分頭走。沒有哪個港口,是永遠的停留。腦海之中有一個鳳凰花開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當我手機里不停循環播放著這首《鳳凰花開的路口》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和NIBS的這段旅程也馬上就要走到分別的路口了。回首這一個月來有開心,有失落,有溫馨,有感動。在NIBS的這段經歷,也一定會成為我人生寶貴的財富。

當我在一個學期末的期末周苦苦掙扎的時候,我收到了我入選NIBS暑期訓練計劃的郵件。這久旱逢甘露般的驚喜讓我有了十足的動力撐過了期末考試,并且一直期待著開營的這一天的到來。在收到錄取郵件到正式開營的這段時間里,我一直在幻想著NIBS的學術科研環境,也一直在期待著自己能夠在這次旅程中更好地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而當我真正踏進NIBS大門的那一刻,我感覺我這么久的期待并沒有白費:這里遠離北京的市中心,是一個非常好的潛心科研的位置。在所里面,無論是人文環境還是科研設施都讓我感覺耳目一新,也讓我對未來五周的科研學習有了充足的暢想。

在第一天的入所培訓中,王曉東所長有這么一句關于研究所定位的話讓我感觸深刻:“讓年輕人潛心科研,醉心科研,努力打造展現人類智慧之美的創新平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一所年輕的研究所,而每一個新踏入這里的人都是有著遠大抱負理想的投身于科研中的年輕人。在這里的每一次的探索,每一次的嘗試,或許都將有助于我們去創新出更美好的未來,讓每一個來到此處的年輕人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種科研氛圍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也讓我對這里產生了更多的敬佩之意。

我進入的是邵峰老師的實驗室參與相關的科研學習。在沒有進入實驗室之前,我對邵峰老師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其實了解很少,并且對于生物實驗的許多常規步驟也是只有一個比較模糊的映像,這導致我在期待的同時還有一絲的不安和緊張,擔心會因為自己的不熟練而導致一些實驗的失敗。在進入實驗室之后,邵老師便安排好了師兄師姐帶領我們進行一些科研學習。對于在實驗室的這一段科研經歷,我最想感謝的就是蘇婭師姐,她是一位帶領我進行實驗操作的熱心師姐,我是第一次來做summer學生,而她也是第一次帶summer的學生,或許這種恰到好處的巧合讓我們雙方都有點局促和緊張。但是隨著后續實驗和科研的不斷展開,我們也慢慢熟絡了起來。在日常的實驗室工作中,我從一個科研小白慢慢成為了一個也能時不時獨立完成些許實驗的“研究者”,這其中的轉變離不開的是師姐對我的悉心幫助。在她進行自己課題的相關操作的時候,她會耐心細致地為我講解其中每一步的原理;在我進行相關實驗的同時,她也會細心指導著我每一步的操作。有時候我也會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犯下一些低級錯誤,但我得到的卻是師姐的鼓勵和理解從而讓我更有信心來彌補自己的錯誤。而在操作之余,師姐也會分享有價值的科研文獻給我,來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一些實驗背后的分子生物學原理,同時也會指導我下載一些實用的軟件來對分子生物的結構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在這幾周的不斷學習和實踐中,我慢慢學會了PCR、western blog等許多生物實驗的基本操作,也參與了一些揭露蛋白之間相互作用的實驗,同時也對于邵老師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細胞焦亡產生的分子機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邵峰老師的實驗室里,我不僅感受到了濃厚的科研氛圍,也感受到了非常溫馨的人文關懷。在實驗室里,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認真討論當前的工作進展,大家集思廣益,每一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來幫助組里的成員更好地完成工作;在休閑時刻,大家也會熱烈地談論一些熱點時事和新鮮八卦,也會有一些美味小吃分享給每一個成員,讓大家都能在科研之余享受最純真的生活。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我對于邵峰老師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開組會的時候,他對于學生的工作進展的關心和提出不同的見解表現了他的認真和負責;一周七天每天都能在辦公室見到他忙碌的身影證明了他的嚴謹和刻苦。而我也慢慢認識了實驗室里的每一個師兄師姐,和他們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李子霖師兄、魯愿師兄和張澤川師兄對待實驗的嚴謹,蔣唯師姐、劉亮師兄和何華斌師兄對于課題的認真態度,史旭焱師兄,施偉權師兄和田峻清師兄的鉆研精神,曾歡師姐,曾夢雪師姐和李達師兄的細致敬業,佘楊師兄、劉筱璠師姐和鐘皓宇師兄的幽默開朗,江欣儀師姐,田笑影師姐和張藝瀛師姐的刻苦用心,劉佳琪師姐和王佳師姐的矜持端莊,胡師姐對于實驗室的規劃安排都讓我感受到了原來科研是可以既科學嚴謹而又不失生動活潑。除此之外,為實驗室的科研背后做著基礎工作的張姐,黎姐,徐穎師姐等也讓我感觸萬分,正是她們背后的辛勤付出才能夠讓每天的實驗進展更加順利。當然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蘇婭師姐啦,無論是在科研還是生活之中,她都給予了我非常多的的幫助,而她那積極向上的態度和精神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科研源于生活,而生活將助于科研。

最后我想談談在NIBS的年會。這是NIBS最為重要的活動。今年是NIBS成立20周年,也是疫情之后召開的第一次年會,所以它的規格也是非常之隆重。年會期間,無論是酒店住宿條件,還是午晚餐的款式都讓人感到滿意自在,而年會期間舉辦的乒乓球羽毛球比賽,歌手大賽,歡樂跑等活動也讓每一個參與的人都有很大的收獲。而讓我最有收獲的則是年會期間的每一個PI做的報告,在他們的報告之中,我感受到了科研給我們這個世界所帶了的巨大變化,也讓我體會到了科研成功的背后是許許多多的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同時我也在這些報告中學到了知識,拓寬了眼界。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而我也將永遠銘記這段珍貴的科研之旅,永遠記住在這里認識的每一位師兄師姐,永遠珍惜在這里結下的每一段珍貴的情誼!


42. 任品澤(清華大學,鄭三多實驗室)


不知不覺,已經在NIBS中度過了三周半的時光。還記得7月17號初到NIBS,看到紅色的老樓的第一感覺:哇,好酷的研究所!帶著忐忑的心(還有綁著碩大床墊的旅行箱)走入老樓,只是覺得:這里如迷宮一般,我可能要迷路好久。王所主持開營儀式,我第一次看到了大家:充滿活力、青春昂揚。很快就到了組長選舉的環節,當老師讓大家自我介紹,隨后問誰想當組長時,我的社恐屬性立馬覺醒。還好有我認識的某位同一書院同學在我身邊,我強壓著社恐,表現出了社牛的“風范”,成為了我們組的兩個組長之一。

在當組長的短短三周中,我認識了許許多多值得信賴、陪伴的好朋友。NIBS在年會上有一項傳統:每組Summer需要表演一個節目,在我們兩位組長商量后,決定排練一個唱跳的舞蹈節目,也正是這個決定,讓我們大家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練舞過程中,我看著大家逐漸由沉默寡言、害羞不語(那時候只能聽到我們兩個組長的交流),變得逐漸熟悉。我也看著大家由互不認識,變到后來年會時的約定出去玩、一起狼人殺、一起吃早餐、一起去歡樂谷甚至最后敞開心扉。這種感覺是美好的,是美妙的,我想這也是NIBS想讓每位Summer做到的:快樂科研、快樂生活。

到達NIBS的最大感受就是:我的生活原來不止科研。在清華的生活是忙碌的,是緊張的,常常能在實驗室忙到晚上十一點甚至十二點。而NIBS的生活是自主的、是多彩的,在這里我體會到了平等與尊重。師兄師姐不會因為我的無知和愚笨(真的是這樣的,感覺自己的實驗知識十分的匱乏)而生氣,反而會耐心地教導我。在聆聽PI與師兄師姐的溝通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尊重和對于知識的熱情。尤其是在我有一次和Summer同學一起打羽毛球的時候:我們沒有拍子,熱心的球友就會借給我們拍子。他們雖然是好多人一起打羽毛球并且來得比我們早,但也會在打完一局以后熱心地招呼我們去一起打球。負責和我工作對接的師兄師姐也是非常熱心,常常關心我們的工作問題,甚至會來和我們一起唱K,可以說,我夢想中的人際關系和科研環境就是這樣的:人與人相互平等、工作和生活彼此平衡。

NIBS不僅給我帶來了不同的科研學習體驗,而且教會了我許多未曾接觸過的實驗方法。我跟隨師兄學習了整套蛋白質的獲得與分離流程:從最開始的插入片段的設計,PCR擴增片段并且使用膠回收方法進行提取;再到使用Gibson方法插入片段到質粒指定位置上,使用PCR擴增;再到使用感受態的大腸桿菌進行質粒的轉入,轉LB培養基培養過夜后進行單克隆菌體測序。最后再到中提、大提轉染細胞,最終培養后得到帶有受體的細胞,進行assay。在師兄手把手的教導下,我逐漸學會如何操作這些流程。

感謝NIBS為我創造的美好記憶,感謝每一位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們為我創造的科研實踐體驗,最后也要感謝我們二組的每一位同學,有了你們,我的Summer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nibs的5周是一段短暫而漫長的時光。正如王所在summer開營演講中所說那樣,5周的時間讓nibs的夏令營帶給學生完全不同的體驗。從初入實驗室的新奇,到熟稔后波瀾不驚的科研日常,再到偶有所得欣然自喜的片刻時光。在這5周中,Nibs夏令營為我展開了科研生活的全部角度:科研訓練、文獻檢索、同門相處、組會報告、學術年會……這大大小小的一切都讓我收獲頗豐、難以忘懷。


43. 陶飛謙(南京大學,沈博實驗室)


我所分配到的實驗室是建在新樓的沈博實驗室,問了前臺,過了馬路,上了電梯,兜兜轉轉來到實驗室的銘牌前。銘牌上五個大字“沈博實驗室”,那定是沒錯了。

“你找誰?”

剛要準備仔細端詳銘牌上一個正在整理領帶的師兄,卻發現他本人正巧在我旁邊。嗯,和照片上別無二致。順著師兄的指引尋到了沈老師,本以為會是個嚴肅的人,實際卻是熱情的很。我隨著他的步伐,繞過實驗臺,繞過實驗臺前的座椅,繞過椅子旁陌生的師兄師姐,在實驗室旁狹窄的休息室里有了一個自己的工位。而這陌生的一切,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如水彩潑墨般快速變得鮮活了起來。

Cp師兄抓住我們幾個新人,三言兩語向我們講起了實驗室的大致內容。這是一次學術性很強的開始,開始的幾天我自覺過上了白天做實驗,晚上看文獻的日子:搖大腸,切骨頭,養細胞、收小鼠(此處感謝hy師姐的認真指導)……但很快我意識到,實驗室在學術之外,更有其他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驗室的大家會互相打趣,會互相幫助,會一起討論實驗結果,會一起去吃小食堂和西餐廳,休息室里總時不時傳出銀鈴般的笑聲和鵝鵝鵝的笑聲。有人會坐最早的一班車下班,有人會加班做實驗到深夜。小時候讀到科學家的故事總是一拍腦袋就能做出成果,但現在更覺得做科研像農民種地,有農忙有農閑,要日復一日的辛勤耕耘,要有計劃的澆水施肥,才會撞見偶爾的靈光一閃。

去年會的幾天讓我對nibs整體有了更多的認識。白天有學術講座,晚上有文娛活動和體育比賽。整整一天的學術講座,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充滿知識和思想碰撞的領域,增加了我對不同方向研究熱點的總體認識。而在其他時候,吃著酒店大餐,與其他summer家長里短、談天說地又是另一番感受。

很慶幸能夠來到nibs,能經歷如此一段難忘的時光,奈何文筆拙劣,寫不盡實驗室里所有的人和事。但能認識這么多很棒的人,能過上這一段短暫的實驗室生活,這短短一個月在我心里已經無法忘懷。


44. 王伊揚(復旦大學,徐國泰實驗室)


進入NIBS summer項目來源于一次沖動。

突發奇想搜索NIBS官網時,看到了暑期訓練計劃的招生通知,彼時距提交截止不過十天。從開始準備資料到封口寄出只用了三天,回想起來,自己都驚異于當時的堅決——推掉了所有可能時間沖突的活動,把全部可能留給了NIBS summer。接到入選郵件那天的興奮是難以言表的。


實驗室生活占據了一個月中絕大部分時間。初見時最大的震撼來自于師兄師姐電腦中和工作臺上繁復的藥品清單和實驗進度——難以想象我用自己的頭腦寫出那樣一份實驗設計并穿插交錯著進行實驗。另一重“沖擊”在實驗操作的細節規范上。學校里,我自認還算操作細致規范。但看過徐老師的示范視頻以及師兄的實操后,發現自己從前操作實在相當隨意,忽略了很多細節——我從沒想過單手開EP管很可能導致手套接觸到管蓋內邊緣,對于內螺旋的管子,這很有可能導致管內樣品被污染。

在學校做實驗時,往往遵從protocol做“實驗機器”而對原理不求甚解。但在nibs的五周實驗室體驗中,師兄師姐在進行示范時,常常是邊操作邊講解實驗原理和特定操作要求的原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才能靈活應變,胸有成竹地進行實驗。

凡此種種,都讓我對真正的科研生活有了新的認識。親自動手操作的實驗是構建質粒。雖然樣品數量少且全程在師兄師姐的指導下進行,但當第一次自己設計sgRNA、構建質粒并轉化測序得到了與設計序列一致的結果時,成就感依然是非常強烈的。

年會之行是本次夏令營的另一個重頭戲。四天三夜的天津之行中,除了眾位科學家為大家帶來的學術盛宴外,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親身參與的歌手大賽中場的歌曲串燒節目。因為臺下的熱烈氛圍,(當然,也因為看不清,)這是我第一次全無緊張,如此放松地、盡興地在舞臺上表演。記憶猶新的是排練后我們十一個人坐在瑜伽房里談天說地,節目結束以后也經常相約一起去西餐廳吃飯、打球、玩桌游。很高興認識了這樣一群朋友。我想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也會保持聯系。


非常高興在暑期的一個月中能夠以summer的身份在NIBS學習和生活。通過為期一個月深入實驗室的親身體驗,我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感謝帶著我做實驗并不厭其煩地解答一個初學者幼稚問題的飛飛師兄、嘉輝師兄和奕兮師姐。感謝在這里遇到的所有人。祝愿大家生活幸福、學術長青!


45. 王韻瑞(北京大學,蘇俊實驗室)


我最初了解到NIBS,是同一實驗室的前summer師兄向我推薦這個地方“是國內最適合做科研的地方”。于是懷著對這里的好奇與憧憬,我報名參加了NIBS的學生暑期訓練計劃,想要來這一探究竟。

乘坐地鐵與公交來到北生所的小紅樓前,進入研究生部報道然后入住,我便開始期待之后的科研生活。來到實驗室,蘇俊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熱情地接待了我,給我分配了一個工位,然后向我推薦了幾篇研究背景的paper閱讀。蘇俊老師實驗室在新樓,除去實驗室及設備等本身就很新外,實驗臺上各種試劑以及耗材等也擺放的整整齊齊,整個實驗室看上去可以稱得上是賞心悅目,在這樣的實驗室里進行科研感覺心里都會輕松愉快許多。

之后蘇俊老師親自帶領我們summer進行實驗,教會了我們解剖小鼠、分離卵巢、獲得卵母細胞、免疫熒光、人工受精、圖像分析等等實驗。這些實驗看起來簡單,但是實際上自己做起來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蘇老師都非常耐心地指導我們進行實驗并且鼓勵我們。在這里,我真正地體會到了做做科研的樂趣,體會到了一個研究所的活力與自由。

平時生活方面也有很多值得說道的地方。每天中午和晚上,我們實驗室的大家包括蘇俊老師基本上都是一起去吃飯,這是我未曾設想過的。而且由于蘇老師極為年輕,和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年齡相差無幾,因此代溝不大,平時基本上以一個研究生的身份和大家相處,絲毫沒有半點高高在上的架勢。說到這,NIBS的食堂也挺好吃的,尤其是二樓小食堂,一次和師兄師姐去聚餐點的幾個菜都非常好吃。

剛好也碰上了開年會的時候,我也積極報名了主持人選拔,沒想到最后居然選上了。于是在每天做科研的其他時間,我還要寫主持詞,并且每晚去參加主持的練習,借此機會也認識了很多學生會的非常nice的師兄師姐,最后主持歌手大賽也取得了圓滿成功。在此我還是要心心念念一下那天晚上的燒烤,因為擔心影響嗓音我就沒有去吃,錯過了還是有點可惜(┬┬﹏┬┬)

總之,在NIBS的這幾周從各個方面來說我都收獲頗豐。感謝實驗室Siri師姐、Anna師姐、Vicky師姐、Fifty師兄、Quiet Wang師兄對我在這幾周實驗的大力支持,感謝蘇俊老師對我孜孜不倦的指導!


46. 吳苡凡(中國藥科大學,鄭三多實驗室)


我一直以為,科研其實是一條通向真理的朝圣路,而我有多幸運能在啟程時遇到“尼布寺”。

一直以來,Student Summer Training Program(SSTP)使NIBS在生科領域本科生眼里獨樹一幟。2021年以來,國內的部分高校、中科院體系研究所也各自推出了類似的暑期科研實踐項目,但是,正如王所在開營儀式上的講話,像NIBS的SSTP這樣為期5周的“誠意滿滿”的暑期訓練,放眼全國也獨此一家。

“風起于青萍之末”

算起來,系統地學習生命科學也有幾年了,從宏觀的生態學,到微觀的分子生物學,理論學習之余,也進入了學校的實驗室學習實驗技能與科研思路。但是囿于課程安排與考試等任務,也沒有真正全身心地體驗科研工作。所以我也是一直在尋覓“純粹的”科研體驗,也期望在科研活動中解答理、回應論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故我經常留意閱讀到的高質量文獻的通訊地址,也經常在微信的訂閱號中看到諸如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深圳先進院、各大高校在生命科學、藥學等領域的研究進展的報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體驗到不同的科研生活。

“眾里尋他千百度”

初識NIBS是在22年年初看到一位學長轉發的推送,當時心里只覺得我這樣來自211高校的“二把刀”怎可觸摸NIBS這樣“談笑鴻儒”的研究所。但就是那短短的一篇推送,恰如“驚鴻照影”,讓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而當我在NIBS官網上看到今年有SSTP,便寄出了滿載“寤寐之思”的報名材料,即使這意味著我要放棄藥企實訓和港大的exchange。當然,NIBS也獎勵給我一場“雙向奔赴”,來自研究生部Emile的字句,將約定散在7月的昌平,驕陽下的碧水絳樓。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初入NIBS,最讓我震撼的是一“小”和一“大”。所謂“小”,即北生所出乎我意料的只有一素一絳兩棟實驗樓和幾間低矮的輔助樓;所謂“大”,即產出的科研成果“大”,科研項目也幾乎全是對應領域內前沿中的前沿。記得大廳通向實驗區的走廊兩邊一側是優秀學生的照片,一邊是NIBS在NCS等一流期刊的封面文章,確乎“仰之彌高”。

聽聞Zheng lab進行的是結構生物學方向的研究,大腦中瞬間浮現出“Cryo-EM”“AKTA”“蛋白純化”等字眼。雖說之前了解過Cryo-EM的解析原理,但是真正利用冷凍電鏡對大型蛋白復合物進行結構解析,我確乎沒有見識過,便更是期待能在NIBS學習到電鏡結構解析的技術。與鄭老師簡單交流過后,我就正式成為Zheng lab的一員了!帶我進行科研學習的是馬家豪師兄。喜得一summer師弟的馬師兄當時并不在實驗室,于是師兄和我便在曉瑩師姐的手機上進行了“第一次接觸”。另外,“傳說”馬師兄還是NIBS的學生會“掌門”,我本以為師兄是金絲眼鏡斜搭,不茍言笑顰蹙的“先生”,晌午見面卻看師兄“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濃眉大眼卻有及肩的頭發。若說外表只是視覺上的沖擊只是暫時的,那么他真正讓我佩服的是他的認真。所謂“認真”先是在科研工作的細節中,如果說將研究策略歸納得條理分明是科研的基本素養,那他詳細地向我講解蛋白結構解析的每一個步驟和實驗策略足可以見得他的細致認真了。在大量的文獻閱讀和師兄的指導下,我也逐漸厘清了冷凍電鏡結構解析的流程和針對不同類型蛋白結構的研究策略,也稱得上小有所學。

實驗室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忙碌,每天的工作清晰而有條理,按照計劃一點點推進,克隆、質粒提取、蛋白純化等等。當然實驗也并不會一帆風順,常伴各種失誤,Co-IP時誤用帶有抗體的牛奶block、配錯detergent也偶有出現,在此,也感謝師兄沒有因這些責怪我(也許因為師兄“淋過雨”,亦或許是為了“傳遞光”)。總之,實驗室的生活平淡而安靜,確使人“不知有漢”忘卻時間流逝。安靜的科研生活也伴有深夜工作的身影,當時為了解析一個蛋白的2D Class和師兄一直干到后半夜。而北生所“大紅樓”徹夜長明的燈火也見證著每個這樣的寧靜得只剩“-80”嗡鳴的夜晚,正所謂“鉆之彌堅”,這也許就是NCS背后的“基本原理”罷。

“燈火闌珊處”

記得王所在開營儀式上講到“純粹科研”,本分說,5周時間很難讓我對科研的本質有什么感悟,但是,我至少對“純粹”的科研有了最直觀的體會和最難忘的經歷。而實驗室每一次WB、每一次純化,年會上NIBS各位PI的學術報告、每一張精美的Poster,馬師兄、曉瑩師姐、高展師姐的指導,實驗室的各位師兄師姐都在向我描述這種“純粹科研”的工作和生活。

5周的科研訓練,讓我更加堅定了我的方向,也讓NIBS的倩影深深印入我的腦海。待到來年7月,讓我們昌平再相會。


47. 徐露(大連理工大學,襲榮文實驗室)


光陰似箭,一轉眼在NIBS的暑期培訓還有一周就要結束了,回憶這段時間的經歷,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收獲了一段充實、美好、快樂的時光。

還記得從一開始遞交簡歷,我就十分忐忑,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各個方面都過于普通,很難和其他高校優秀的同學相比較,等待回復郵件的時間變得無比漫長,最終收到錄取郵件的那一刻,說實話我真的開心到尖叫,一想到我可以在那樣一個高水平的實驗室里體驗科研生活,我就十分激動。終于,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來到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給我的初印象就是很低調,北生所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相比起四周的高樓,北生所非常的不起眼,但當我走進實驗室時,我又驚嘆于這里精妙的陳設布局、高端的科研設備、完善的管理制度,果然在這里大家可以心無旁騖地科研。

剛進入實驗室的第一周,首先當然是讀文獻,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一看到全英文的paper,我還是有些害怕,讀文獻是每一個科研人必備的能力,我現在還很欠缺,不過這次summer的經歷讓我深刻意識到這一點,接下來的日子我一定會在這部分努力的。其次就是具體操作的學習,苗苗師姐帶領著我們參觀了實驗室,了解了各個實驗設備的用法,叮囑了很多注意事項,我一開始心里發慌,害怕做錯事情,怕自己的操作有問題弄壞了實驗室的設備,擔心給師兄師姐添亂,不過好在苗苗姐超級細心又溫柔,一邊很耐心地為我們講解基本的實驗操作,一邊為我們解答疑惑,我們最先了解了果蠅的基本知識,學習看果蠅的平衡子,還有解剖果蠅腸道染抗體、染DAPI、果蠅全基因組提取,我們跟著師姐一起操作,在解剖果蠅的時候,我真的非常緊張,手抖個沒完,剛開始解剖的結果并不好,經過我不斷地練習,我已經能成功解剖出完整的果蠅腸道并且制片觀察了!

實驗室每周的組會也非常精彩,有的時候師兄師姐會匯報自己一周的工作以及之后計劃開展的工作,有的時候也會分享自己讀過的好文獻,文獻中的實驗思路或許能應用在實驗室課題的研究中,每當有人匯報的時候,其他師兄師姐都特別認真的聽匯報并且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大家會一起友好地討論。其實很多時候我都聽不太懂,但是襲老師一開口我的思路又可以很快被理順,真的很喜歡大家一起思、一起學習、一起爭論的這種氛圍。

關于年會,有很多優秀的PI和嘉賓作學術報告,這是整個年會最重要的部分,不過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就是給老師過生日,大家就像家人一樣聚在一起,為老師慶生,讓我覺得特別特別溫暖。

NIBS的五周太短暫,特別感謝在此期間給我幫助的每一位師兄師姐,希望將來能夠進入NIBS的實驗室繼續學習。


48. 許琛(南開大學,王曉東實驗室)


時光荏苒,過往已成回憶,我在NIBS的旅程也即將結束。

四月,我第一次了解到了NIBS的Summer項目,抱著開拓眼界和增長見識的想法,我決定報名去體驗體驗。

六月,暑熱難耐又恰逢考試周,緊張備考的同時我也期待著能有好消息的到來。12日下午,我終于收到了來自NIBS的入營通知郵件,激動與喜悅瞬間充滿我的身體,我更加期待接下來在NIBS的生活了。

七月和八月,生活的主角便是我與NIBS。

7月17日,我第一次進入Xiaodong Wang’s Lab。來到這里之前,我猜想所長的課題組可能會更加緊張和忙碌,但來到這里之后,可以說現實與之前的猜想完全不同:師兄師姐們非常熱情,并且平常的實驗室氣氛也是輕松有趣的,而面對科研時又會保持認真和嚴肅。

進組后由茹小顏師姐帶著我這個“拖油瓶”開啟我在NIBS的科研探索之旅。細胞死亡機制的探索對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不管從背景知識還是實驗方法對我而言幾乎都是一片空白。師姐非常細致地向我介紹她所做的課題內容以及相關的實驗方法和技術,并且耐心地解答我的每個疑惑和問題。接下來在師姐的帶領與教授下,我學習了培養細胞、轉染、Western Blotting、免疫熒光、免疫共沉淀等實驗方法及其流程。在與師姐交流溝通后設計實驗、親手操作并最終得到實驗結果,先拋開結果是否理想,單是這樣的過程便已經讓我內心充滿成就感。不僅如此,師姐還教我如何處理實驗數據、如何對圖像類的實驗結果進行標識和排版,通過自己的嘗試可以制作出像文獻里那樣的實驗結果圖真的成就感滿滿。與此同時,我也深刻地體驗到為什么NIBS被稱為“Wonderland for science”:科研的環境氛圍、儀器設施、試劑耗材等等各方面都非常優越,在這里真的可以讓人專心于科研,實現對純粹科研的追求。

食堂也是NIBS的寶藏之一。大食堂、小食堂、西餐廳,三個食堂各具特色、樣樣美味,價格也很實惠,并且還有獎勵周末繼續努力科研的一元餐,對于我這樣一個吃貨而言簡直不要太爽!

一年一度的Retreat在我看來是最exciting和fascinating的活動。生命科學領域的眾多PI齊聚于此分享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進展。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PI有兩位,第一位是Retreat的嘉賓、來自哈佛醫學院的張毅教授,他分享的許多研究成果正是我上學期分子生物學課程上老師拓展的很多領域前沿,有種教科書級成果突然出現在眼前的驚喜;第二位是NIBS的曹鵬教授,他在神經生物學領域對生物生理防御和病理防御的神經機制探索,不論是實驗設計與方法還是最終的神經通路結果都令我非常震驚與激動。除了科研,Retreat還有精彩的歌手大賽決賽和其他或有趣或驚艷的節目,我很開心參與了其中兩個節目的演出,在這個過程中也結識了許多來自五湖四海的Summer朋友們,共度了一段美好、歡樂又難忘的時光。

我慶幸這個夏天與NIBS的相遇,慶幸在課題組里與師兄師姐們相識并共同走過這五周的美好旅程,我將永遠記得你們:給我最多幫助、指導和支持(并且像雄鷹一般、非常樂觀、不太能吃辣、頓頓喜歡喝湯、膽子比較小……)的茹師姐,可以一本正經講段子并且幽默風趣的郭老師和葉華師兄,喜歡咖啡(不加糖)和貓貓的陽子師姐,幾乎everyday戴著帽子并且喜歡吃流食(特指奶茶類)的銀頻師姐(哈哈哈哈哈哈干媽),Lab專業歌手睿睿師兄、沁怡師姐和雨桐師姐,貌比宋仲基的丁師兄,比丁師兄多努力一點的北辰師兄,一同學習一同進步的廖師姐,一起排練一起演出、一起嘗試第一次講journal的Summer同伴劉岱源……

最后,

感謝王所與NIBS能給我們這些科研小白Summer提供一個接觸科研、認識科研的機會和平臺!

感謝茹小顏師姐在科研、學習、生活方面給我的指導和幫助!

感謝Xiaodong Wang’s Lab每一位師兄師姐的關照與包容!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有緣再會!


49. 閆思琦(天津大學,孫碩豪實驗室)


多年以后,面對下一個人生路口,閆思琦將會回想起王曉東所長為summers做開營儀式致辭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王所鼓勵我們"去體驗",于是,從來沒有神經生物學甚至動物實驗基礎的我,帶著興趣和好奇,直接走進了Sun Lab,開啟了充實、快樂的五周。

跟著阮蕾穎師姐和徐敏和師兄,我學到了許多神經生物學領域的實驗技術、方法和行為范式等,為未來的研究學習打下了初步的基礎。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我從師兄師姐們的身上看到了一名科研人是什么樣子、擁有怎樣的能力品質,我以后該怎樣做,才能成為像他們一樣優秀的科研工作者。敏和師兄的嚴謹認真和高效利用時間的能力,蕾穎師姐的樂觀積極、熱愛生活,都塑造著我心中優秀科研人的形象,也時刻提醒著我在一年以后,也要努力向他們靠近,成為一名的勤奮自律、積極向上的博士生。

Sun Lab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大家庭,每一位成員都善良可愛,他們不僅在科研實驗上幫助、教導我,更關心我的生活和感受。五周時間里,我幾乎每頓飯都是和他們一起,從大食堂到西餐廳,從學習聊到生活。面對升學的壓力時,他們向我分享PTN夏令營的經驗,鼓勵我、祝福我,讓我專心準備;生病時,他們為我買藥,關心我、叮囑我好好休息。似乎大家都沒把我當做只在這里待五周就要離開的summer,而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員,連老師都交給了我一個能在周期內完成的獨立的小課題。也正是因為有他們,我才能順利通過PTN,確定了未來的去向;才能快速掌握立體定位注射、灌流、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實驗技術,初步入了神經科學的大門;才能快樂地體驗到一名科研人的生活,對科學研究有了更深的感悟。Sun Lab在我心中是家的模樣。

最后真心感謝NIBS,NIBS是我的福地,更是所有科研人的福地、是科學的福地。感謝NIBS,祝福NIBS。


50. 尹珺(西北農林大學,王濤實驗室)


致親愛的NIBS:

你好!

4月14日晚上,學姐們回校的宣講在我腦海中勾勒出了你的大致輪廓,讓我心生向往。自此,我便開始準備SSTP的線上填報事宜。4月26日,我的憧憬隨著申請材料一起放進EMS袋,踏上了去往北京的旅途。6月12日,被選中的消息像一支興奮劑,支撐著我度過了期末周。7月16日,高鐵、地鐵、公交車,幾經輾轉,我終于抵達了北生所……轉眼間,五周即將過去。

感謝你,給了我寶貴的機會,讓我20歲的summer成為一個難忘的summer。與你相伴的這五周里,我深刻地體會到Boris Pasternak所言:“人不是活一輩子,也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那么幾個瞬間。”我和你之間,這樣的瞬間有許多,但每一個都彌足珍貴:是聽到王濤老師說“人生在于選擇,重要的是不要隨波逐流”,是和婕妤師姐去遺傳所拍完電鏡出來在路燈下聊天等車時的晚風,是去細胞間收完樣出來回宿舍路上的夜幕蟬鳴,是在B215 bench前對著數據的苦思冥想,是年會歌手大賽Tao lab一起給遠志師兄的應援,是和師兄師姐們分享零食的美好午后或是和師兄師姐們的每次聚餐……

雖然我并不是第一次進入實驗室,但是卻是第一次進入做果蠅的實驗室。這些的日子里,我感受到屬于科研圣地的自由學術研究氛圍,我融入到一個溫暖活潑的大家庭,我更是通過你而窺見了一個快樂的新世界。我作為一只還算合格的“跟屁蟲”,跟著婕妤師姐挑DB virgin,給果蠅換培養基,做western blot,拍電鏡,跑蛋白膠核酸膠,去細胞間傳細胞做轉染等等,在你這里的每一天都過的忙碌但不枯燥,充實而愉快。bench之間穿梭,我跟著婕妤師姐提果蠅基因組提質粒,我看看思文師姐扎erg,看看玉鳳師姐做IHC,看看志楠師姐提線粒體,看看小波師兄做IP,再一抬頭,一上午或一下午就過去了……師兄師姐們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耐心溝通;王濤老師每天最早到實驗室,孜孜不倦地做實驗,是我的榜樣;PI大佬們在年會上親切風趣地分享工作,進行學術報告;你讓我感受到什么是格物致知,什么是Retreat,什么是真正的SCIENCE!

感謝你,讓我有機會通過暑期訓練計劃進入Tao lab學習。我在見識到“科研”這兩個大字落到每一天的平淡充實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一個大家庭的團結和溫暖。緊張有序的實驗和活潑有度的生活,讓我感覺五周暑期培訓充實而愉悅。感謝王濤老師,感謝婕妤師姐,感謝思文師姐、志楠師姐、明鈺師姐、趙寧師姐、玉鳳師姐、郡丹師姐、冰凡師姐,感謝小波師兄、李寧師兄、蔡磊師兄、朱棟師兄、彭磊師兄、遠志師兄和凌翔師兄(排名不分先后哈哈哈)!我不會忘記休息區每一個桌前親切又認真的臉龐,實驗區的每一個熟悉又忙碌的身影;我不會忘記日常吃飯的時候,實驗室的大家坐在大食堂,邊吃邊聊;我不會忘記在西餐廳聚餐時,所有人邊分享美食邊嗑cp的輕松舒適氛圍;我不會忘記吃完飯和師姐們一起去西門買水果,一起溜達去泰康研修院瑞一杯;我不會忘記整個lab在卡拉ok包廂里唱到深夜的歡快又懷舊氛圍;我更不會忘記在年會的時候,白天被各位大佬帶來的專業學術前沿的知識盛宴豐富了腦容量,晚上跟著師兄師姐們一起就著美食繼續消化著白天學術會議的熱點趣事,在酒店房間里席地而坐,舉杯夜聊把酒言歡到凌晨三點……與我而言,我們結緣是我三生有幸。

王曉東所長說科研是“推動人類認識的邊界”,我深以為然。科研是與無知和未知作斗爭,需要科學家們懷抱著不滅的熱愛與希望,堅定著矢志不渝的決心,謹慎又嚴肅,不得懈怠地在這條科研之路上前行。今天剛好是立秋,恍惚間這個夏天要過去,這一個月實習的時光也即將過去。感謝你,感謝我在NIBS遇到的每一個可愛的人,感謝你的一切

此刻我坐在我休息區零食桌的工位敲下這一封信,其中言語表達的是我這一個summer感想的千萬分之一。我和你暑了一夏,我所希望的也不止一夏。


順頌

秋綏



2023年的一個summer:尹珺

2023年8月18日



51. 于香雨(吉林大學,邵峰實驗室)


我們就像是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在盛夏赴了一場約。

說起在實驗室里的故事,總感覺我對實驗室的感情是比較復雜的。起先是見到邵峰老師的驚喜,是和實驗室師兄師姐的慢慢接觸,是一點點接受新的實驗技術和生物名詞的迷茫。所以,要在最初的最初感謝幽默并且跟我話一樣多的李達師兄,讓我知道實驗是充滿樂趣和驚喜的,不是想象的無趣和死板的,也是達哥讓我很快適應實驗室的環境和認識很多優秀的師兄師姐,是人美心善的suya姐姐,教我實驗和人生心得的?姐姐,要送我小鼠的+7姐,傳送戀愛技巧的+姐,漂亮樂觀的xiaofan姐姐,是富有詩書的澤川師兄,讓我知道邵老師名句“沒有細節就沒有knowledge ”的偉權學長,永遠在笑永遠很樂觀的一一師兄,嚴謹又幽默的亮哥,是腰若流紈素的李姐,是笑靨如花兒的張姐,是還有很多沒來得及熟識的師兄師姐,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認識(真的很想再來)。接下來的時間里呢,就是師兄給我獨立的空間讓我不斷地試錯和重復的跌宕起伏。過程是彎曲上升的不斷進步,是貢獻實驗失敗的自責和產生的對實驗的抵觸,也是師兄師姐的安慰和幫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擾亂了師兄實驗和另一位同樣優秀的史師兄的實驗?。不知道史師兄會不會讀我的體會,但我真的很想再說一次對不起和謝謝你的寬容和安慰。總之,心里的感情太濃厚,我只能用最簡單最淳樸的話說:真的很感謝邵老師和NIBS給我機會讓我遇見實驗室,與師兄師姐相識,這是給我二十歲最好的禮物,也是最難忘的回憶。

當然還有一起學習的summer,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最終在NIBS相遇。我們就像是久違的朋友,在短短的一個月成為了bf,我們是初見時的乍歡,也是久處后的欣喜,是年會歡樂谷的partner,也是一起吃飯唱歌的搭子,是一起跳舞排練的勇闖天涯,也是一起游戲散步的哈哈大笑。NIBS就像是一根線,一根拉著所有人呼吸與跳動的線,只待一個月的我們也被拉進幸福的漩渦,讓我期待下次的相遇。遇見食堂里的一元餐,遇見北生所里的小白貓,遇見西餐廳里的奶油意面,遇見實驗室的槍頭和培養基,遇見4攝氏度冷室和細胞間,遇見北生所。

在最后,我依舊想把篇幅留給李達師兄,我見過晚上十二點師兄忙綠的身影,見過健身房里師兄舉起幾百公斤的power,是貢獻實驗失敗后的安慰,是講protocol的細節和指導,也是讓我加油努力進NIBS的鼓勵,是在感冒后遞給我的兩個葡萄,是提著上了三樓的西瓜,是請了三次客的漢堡和瑞幸,是字字珠璣的囑咐和交代,是將我和實驗室拉在一起的橋梁,是慢慢地讓我的心滲透到NIBS的每個角落。心里有很多話想說,師者如光,微以致遠,文字刪了又改都覺得詞不達意,只想把千言萬語凝成一句話:萬分感謝。

縱山高水遠,我們終究會再次相見。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


52. 張夢佳(南開大學,王濤實驗室)


2023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舉辦的第十七期暑期學生訓練計劃(SSTP),在王濤實驗室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學習和實踐。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也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到科研的魅力和挑戰。在這里,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還結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收獲了難忘的經歷。

王濤實驗室主要有三個研究方向,其中“探索線粒體和內質網之間脂質雙向交換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是我在這里有幸參與的一個課題。在這個實驗室,我得到了王濤老師和其他師兄師姐,尤其是趙思文師姐的悉心指導和熱情幫助,他們不厭其煩地教我如何操作實驗儀器,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如何分析實驗數據和如何閱讀文獻。他們還經常與我分享他們的科研心得和經驗,讓我對科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參與了一個關于磷脂酰乙醇胺從線粒體向內質網的轉運機制的項目,通過使用分子克隆、瞬時轉染、免疫熒光染色等方法,觀察了多個果蠅基因表達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這個項目既具有基礎意義,又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科學研究的魅力和意義。

除了在實驗室里學習和工作,我還參加了NIBS舉辦的各種學術活動和文體活動。我聽了NIBS每年一次的學術年會,在那里我見到了很多國內外知名的生命科學家,聽到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展望,在那里我接觸到了生命科學領域的不同方向和話題,拓展了知識面。此外,實驗室的聚餐、打牌、聊天也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放松身心,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

總之,在NIBS暑期學校度過的一個月是我人生中非常寶貴和難忘的時光。在這里,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還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我衷心感謝NIBS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感謝王濤實驗室的老師和同學對我的關心和支持,感謝所有參與暑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與我共同分享了這段美好的時光。我希望以后有機會再次來到NIBS,繼續學習和交流,為生命科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53. 張若青(中國農業大學,沈博實驗室)


一個月前,我帶著對生物的熱愛,未知的好奇開始了我的NIBS之旅,不知不覺間,告別的日子將要到來。回想一個月來,我收獲頗豐。

起初,在報名截止前最后一天的晚上,其他班的同學告訴我有NIBS暑期培訓,我看了后,匆匆忙忙地寫完了個人陳述,晚上十點多才把材料提交到學校辦公室,記得當時,倉促,緊張,又期待,報名后的每一天,幾乎都在檢查著自己的郵箱,不過幸運的是,我最終成功入選了。

開營儀式后,第二天一早,我便來到了沈博老師的實驗室,雖然老師不在,但滿臉胡須,高大威武的褚澎師兄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師兄認真地給我們講述了小鼠的品系,實驗室研究方向,后又把我們安頓好,便帶著我開始了實驗。褚澎師兄是一位優秀的老師,他基礎牢固,很有耐心,每一項實驗他都能從原理到操作,細致地為我講解,每天都耐心認真地指導著我,鼓勵我動手操作,讓我這個“實驗室殺手”也能夠較好地完成各類實驗。在此期間,我順利成功的時候,也犯過各種“神奇”的錯誤,像抓鼠時沒抓穩,PCR忘記加引物,封片時封了一塊沒有樣品的片子等。但每當我犯錯的時候,師兄從來不會指責我,總會耐心地指導,手把手地幫我改正錯誤,并為我不厭其煩地講解原理,他甚至總是先反思他的教學是否存在問題,每當想起這些事,我就覺得師兄還挺可愛的,對我真好。在這段時間里,無論如何,師兄從來不把負面情緒傳給我,而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自己的工作。平日里,他動作夸張,語言幽默,搞笑歡樂,一直都充滿了熱情與活力。

除實驗以外,沈博老師的實驗室中,大家都能相處融洽,氛圍很好,即使是像我這樣不擅長說話社交的人也能很快融入其中。休息時,大家之間都有說有笑,大家的時間安排也自由寬松。在我之前的固有印象里,實驗室里的人往往高冷,疲于奔命,一年365天全天候干活,但在這幾天的學習當中,我也明白了,實驗室氛圍很重要,要會勞逸結合,該休息時休息,要提高效率與質量而非不動腦子地從早做到晚。

沈博老師比我想象中的要更胖一些,但動作干脆,步伐迅速,在辦公室里和別人交談時還不時地爆發出爽朗而魔性的笑聲。每次和他打招呼時他總會微笑地點點頭,有空時還會停下和我聊幾句,關心一下我的學習和生活。有一次我被小鼠咬傷,打完疫苗后,回工位自習,沈老師見我晚上十一點還沒走,便和我說,疫苗有副作用,催促我早點回去休息。組會和文獻分享時,沈老師總能憑借其深厚的功底,在各種頂刊中發現各種問題,如實驗設計,圖片質量上的缺陷,這也讓我意識到,科研并不是能將文章發表到頂刊上便萬事大吉,要注重每一個細節,盡可能地做得完美。

此次來NIBS,我有著很多收獲,最明顯的便是實驗操作上的提升。平日,在學校里,很多實驗課往往是四個人用一把移液槍跑一個電泳,三個人配膠,兩個人移液,而且很多時候學到的都是很多過時的實驗技術,還有各種繁雜無趣的實驗報告,而大多數實驗技術幾乎只能在學校URP的實驗室里學到。到了NIBS后,我獨自操作了大量的實驗,并觀摩了技藝精湛的師兄師姐們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在褚澎師兄和其他師兄師姐的指導下,我學到了平時沒怎么接觸過小鼠實驗,包括怎么抓取,如何進行麻醉,如何進行術后縫合,如何進行解剖并親自參與了取小鼠股骨進行包埋,冷凍,切片,封閉,免疫熒光染色,封片,對顯微鏡拍攝后的圖像處理的一個較為完整的流程,對一些傳統的技術,如PCR,CRISPR技術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其次,我們來到NIBS也得到了不少物質支持,飯菜價格便宜,還有自己的工位。平日里,我也總是觀察著褚澎師兄的一舉一動,想象著自己將來的研究生生活。和大多數人一樣,師兄提前完成了實驗,可以提前下班時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在幾天的努力下,得到好的結果后師兄會欣喜若狂,和我分享喜悅。記得有一次,我和他創下了做10只骨折小鼠,只用了不到3小時的記錄,從鼠房里出來后,師兄激動地和我擊掌,騎著他的小電單車,一路風馳電掣,歡呼著回到實驗室里宣傳我們的戰績;他每次和我一起查看染色結果,失敗后和別人交流分析并自嘲兩句;我看到他在組會前忙得焦頭爛額,和其他師兄師姐一樣忐忑不安地去找沈老師匯報;也看見他在深夜中,獨自閱讀文獻時無奈而痛苦地咆哮,而我看著他那樣子卻忍不住地發出笑聲……總之,在別人看似平淡而枯燥的科研生活中也往往暗藏著各種驚喜與波折。

NIBS的環境很好,飯菜便宜而可口,遠離市區,安靜又干凈,不會像很多名牌大學那樣,人來人往,喧囂嘈雜。我每天結束了一天的安排往往已經是夜深人靜,回宿舍的路上,樹林里朦朧的燈光總會給我帶來無限的遐想與滿足。我腦袋里不停地想著這一天的收獲,又對第二天充滿期待,聽著音樂,享受著這份獨屬于自己的時光。在這段時間里,我沒有平時學校里那么多奇怪而無聊的事情干擾,能夠從早到晚專注于自己的事情,每天都充實而有收獲,每天都在接受挑戰,探索世界。

在年會上,我們得到了NIBS豐富的物質與精神支持,住著豪華的酒店,吃著豐富的自助餐,參加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各種大牛老師都來做匯報,所有老師的分享都是每個實驗室一年來的心血,它們都各具特色,各有亮點,極為精彩,很有吸引力。我雖然很多東西聽得似懂非懂,但也從中有了不少收獲,接觸到了不少前沿的知識。

感謝NIBS能給我帶來這樣一次難忘的體驗,感謝沈博實驗室給我的支持,感謝實驗室里各位老師及師兄師姐帶來的幫助,感謝我遇到的其他同學與室友,也要感謝自己的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的老師們來兩年來一直認真備課,讓我打下了基礎,在此次活動中能夠更好更快地學習知識。很快,我將再次踏上征程,祝愿每一個NIBS的人將來都能追求所愛,快樂幸福!


54. 趙藝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沈博實驗室)


舊憶就像一扇窗,推開了就再難合上。至今回想這一段時光,仍會感覺很恍惚。非常幸運也非常榮幸能夠成為summer的一員。從投遞申請到確認前往,再到即將結束這一旅程,一切又都是真真切切的。回顧這一段時光,我的收獲頗深,不舍的情緒達到了頂峰。

NIBS作為我國生命科學研究的圣地,有著自己獨特的理念。在這里,原始性,創新性,具影響力的研究為大家所提倡。在這里,我們能夠體驗真正的科研,多種學科交叉,構成生命科學的發展長圖。經過五周的學習,我感受到了科學研究要始終懷揣一顆敬畏之心,有信心去迎接挑戰以及學會人際關系處理的重要性。

當輾轉不同線路的地鐵到達NIBS的時候,宣講學姐所說的NIBS和西農一樣,也是一個做學術的好地方的時候,我現在可太懂了hhhhh。NIBS地處北京,但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遠離城市的喧囂,被各種研究中心所包圍,這里沒有燈紅酒綠,沒有其他外界的誘惑,真正可以做到讓大家靜下心來專注于科研。

在報道完成之后,我們開始自行尋找參觀實驗室,尋尋覓覓最后在新樓找到了Shen lab。祎璇師姐給為我們三個summer安排了工位,介紹了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并為我們分配了各自的師兄師姐。我的工位在六位老師的中央。雖然有時候摸魚會被發現,但是沒關系,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NIBS單純輕松,規律有序的生活,讓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去做科學研究。這種生活非常地吸引我。早晚固定時間段班車接送,一日三餐都可在所里解決,很難不去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活作息。所里的餐廳便宜,多樣且可口,干飯戰士應聲倒地。吃好睡好干勁十足。

在這里,從PI到學生都是認認真真地埋頭骨干,無論是實驗室還是休息區、路上、健身房、餐廳內都是大家的學術問題討論區。我所在的沈博老師的lab里,每個師兄師姐術業有專攻,各司其職,同時他們也會互相幫忙,讓我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巨大力量。每位師兄師姐都非常友好幽默,bench每個角落都會有爽朗的笑聲。帶我的祥嬌師姐溫柔有趣,一絲不茍,讓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小tips,每天都在期待著師姐cue我去做實驗。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去開開心心地剝骨頭,導致現在吃東西都開始區分這是femur還是tibia了。經過五周的訓練,我和師姐已經培養出相當的默契,成為了一名合格的流水線工人(bushi)。血液與骨骼乍一看,是非常宏觀的,但在接觸后,我感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切實可行的研究方向。我所在的Shen lab主要運用小鼠遺傳學手段并結合體外細胞生物學實驗,主要聚焦于骨骼干細胞與造血干細胞,試圖通過一些激動劑促進這些干細胞在老年骨髓中的生長維持和功能,進而開發能夠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和貧血的新型藥物。小小的骨頭,也有大大的學問。在祥嬌師姐的放養式管理下,我在不同的師兄師姐教授下學到了不少知識,同一操作,針對不同的目的,有著舉足輕重的差異,一根小小的骨頭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取樣方法。怪好玩但漫長的genotyping;收集血小板時,因抽血而仰臥起坐的“點頭樣”鼠鼠;真?雙鼠傍地走?共生體鼠鼠;口吸法收集脂肪單細胞;小鼠的各種組織器官采樣,各種注射等小鼠一整套實驗操作方法,這些都讓我著迷。我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師兄師姐們都會不厭其煩地為我解答。周一的progress report與周五的journal club,沈博老師機關槍式的發言,入木三分的點評,總能讓文獻不是紙上談兵,而是拉回現實,讓其切實可操作。通過五周的學習,讓我明白緊跟時事,不斷學習才是正道。

一年一度的學術年會作為本次暑期訓練中重要的一環,我們不僅可以聆聽PI們精彩的演講,還可以通過各個實驗室的poster進行學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嘉賓應邀向我們做演講,介紹科研的最新進展。在這樣的學術盛宴上,我們不僅可以和PI們等行業大佬們互動交流,同時也學得了知識,開拓了視野,總之收獲頗豐。同時,年會也被活生生地變成了“特種兵式度假”。NIBS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具有趣靈魂的鮮活生命,別看有的人平時沉默寡言,極可能會是滿身絕活的“掃地僧”。乒乓球比賽、羽毛球比賽、歌手大賽,泡溫泉,卡牌大戰,瘋狂K歌等等,每夜的歡呼聲此起彼伏。在多次排練的準備下,我們的歌曲串燒年會表演完美呈現,我被甜心室友拉去表演(沒有人為我發聲嗎?),直接巴啦啦小魔仙變身(bushi),助力每一個夢想。忙里偷閑summer們一起去歡樂谷狠狠玩了一把心跳,體驗了很多平日不敢嘗試的項目,大膽了一番。激流勇進時“白手起家”獲得無數鞋套,至今想起來還是會忍俊不禁。大家一起熬大夜,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光,真的非常感動。

在NIBS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五周時間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掌握了一些技能(雖然鼠鼠那么可愛,但是也可以嘎嘎殺鼠鼠了),也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們真的,我哭死)。NIBS既可埋頭苦干又可仰頭大笑的氛圍,真的是科研黨的不二之選。

感謝NIBS給我了這么一個機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臺,讓我們能夠近距離地接觸、體會、感悟與享受科研。感謝沈博老師和Shen Lab的所有師兄師姐們,感謝他們熱情無私的教授和指導,他們在我的學習與生活上都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感謝NIBS讓我結識了一伙志同道合甚至可以說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們,認識你們,我覺得這件事情,泰酷辣!


55. 周彥丞(清華大學,曹鵬實驗室)


作為一名工科生,能有幸如此近距離地接觸真正的生命科學和生物學實驗,我是抱著一顆敬畏之心的。

在進入北生所之前,我并沒有太強的生命科學背景。但我始終有一種渴望,去看看最前沿的生命科學的研究和進展、去進入到最前線的神經科學實驗室中,用一段時間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作為希望行走在神經科學學科與計算機學科交叉線上——類腦計算(brain-inspired computing)的我,始終信奉著控制論創始人維納的一句話:”The mathematician need not have the skill to conduct a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 but he must have the skill to understand one, to criticize one, and to suggest one…We had dreamed for years of an institution of independent scientists, working together in one of these backwoods of science…”“數學家不需要有領導一個生理學實驗的本領,但卻需要有了解一個生理學實驗、批判一個實驗和建議別人去進行一個實驗的本領……我們多年來夢想著集合這樣一批自由的科學家,在這樣一塊科學處女地上共同工作。”)所以我很慶幸能來到這里,能有這么多師兄師姐帶我了解這片從未見過的天空,能有這么多同學與我一起討論生命科學的現狀、發展、困難、方向和未來,能有充滿智慧的老師指點我的不成熟的想法,能有這么寶貴的機會,去擁抱這萬物之靈魂、智慧之中樞、生命之星河——大腦。



入局:初見不識曲中意

雖說曾有幸參觀過北生所,但那畢竟只是走馬觀花。實驗室、食堂、西餐廳、會議廳……都是一筆帶過;只是驚嘆于這份從未見過的光景,當時的我還沒有加入其中的資格。而如今,我已能夠成為她的一員,像懵懂的孩童一樣,觸碰、并走進這片陌生而熟悉的世界。

還記得王所在暑校儀式的開場白中,向我們提出了四個問題,并希望我們在這一個月的體驗中去感受、去體會、去尋找、去解答:

1. 什么是生命科學的科研?

2. 如何帶著敬畏之心的對待科學問題?

3. 怎么解決一個生命科學的問題?

4. 如何與實驗室的同伴相處、處好人際關系?

帶著疑問,我開始出發,攀爬這看似漫長的,卻更似一瞬間的旅程……


觀摩:亂花漸欲迷人眼

我加入的是曹鵬老師的實驗室,專門研究神經科學這一生命科學中尚顯年輕的方向;而帶領我的師姐:管徐燕師姐更是實驗室中最年輕的力量。徐燕師姐熱情、活潑、有理想、敢作為,帶領我觀摩一個又一個實驗,一步步地了解了神經環路研究的基本范式。從沒有看過生物實驗的我,好奇地觀察著師姐的一舉一動、貪婪地汲取著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并最終親自上手,完成從觀念到實踐的轉化。注射病毒以賦予特定腦區特定類型神經元功能、光遺傳學以介觀的分辨率探究行為與腦區的聯系、熒光鈣成像以記錄神經元的閃爍與律動、小鼠灌流以原位固定大腦的結構、切片成像以驗證病毒的表達精度……各種實驗讓我眼花繚亂,也讓我眼界大開、興致高漲。在我努力學習的同時,師姐還不斷提醒我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教會我各種做科研的道理、學知識的道理,以及在實驗室與人相處的道理——現在的我,已經體會到王所第四個問題的重量。實驗室不是我們一個人的舞臺,是同伴們的實驗室、是老師和學生的實驗室、是大家一起維護的家園;儀器的使用和維護、日程的安排和協調、生理鹽水用完后的及時配置、切片機丟棄腦片的及時清理、注射臺用完后裝置的復位……各種各樣的細節的注意,是在這里生活的人們快樂地生活、快樂地研究的前提。除了物的使用,人也如此。實驗室不是沒有人情世故、脫離人際關系,生命科學研究的就是生命本身、就是人本身,或許實驗是枯燥的、重復的,但人的存在、情誼的存在、歡聲笑語的存在,才能賦予這里以真正的溫度啊!

不過實驗室里的生命不只有“人”,還有小鼠,小鼠,小鼠,和鼠籠。各種基因型的、小而成群的、大而分籠的、插著光纖的、蝸居在角落里的、啃著籠子鐵欄桿的……它們總能賦予我實驗空閑時間以樂趣。更別提各種行為實驗,可別提有多有趣了。噢對了,行為房里還住著三只雪貂,體格與小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澄澈的眼睛,尖利的爪子,self-grooming時搖動頻率肉眼不可變的腦袋,經常與我大眼瞪小眼——好吧,我的眼睛不見得比它的大。我時常隔著籠子逗它們玩,鐵欄桿里爬上爬下的身影,探不出籠子但還是想輕嗅我手指頭的鼻子,也為我的實驗室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但我想說的并不只是這些。一輩子生活在籠子里的小鼠,在實驗完后,被我們解剖、灌流、取腦、切片,它們的生命本質上無足輕重。人類迄今為止都無法創造的精巧的系統,僅僅被我們各取所需,解蔽為或行為與環路、或病變與腫瘤,或各種我們研究的主題。有人說,它們是為科學研究獻身。它們的死、被賦予的傷病和被強加的痛苦,都是有意義的——但我不認為這樣。個體的死亡就是死亡,我們賦予的所謂意義,于它們而言又有何用?感激它們對人類的貢獻呵,這一說法未免也太過傲慢。我所能做的,只有敬畏;而我也做不到敬畏個體,敬畏喪生在我手下的每只小鼠,因為懸尾一只小鼠,將其麻醉、解剖、灌流、取腦,這掌控生命的力量對我而言輕而易舉,我的實踐無法使我形成如此的觀念。我所能做的,只有敬畏生命這個概念本身,敬畏這個鐘表般精妙而又不可人為再現的復雜系統本身,敬畏這數十億年來突現又進化而來以熵為食的奇跡,敬畏這神經元交叉編織而成的脈沖星河;再帶著這樣的心態,去看待每一個生物學實驗、每一個研究的課題。我們還遠遠不能掌控生命這一概念本身。我們只有循著由偶然性選擇而出的生命歷史,探究一個個相似的生命系統的重復軌跡,以無數經驗、實驗和理論的積累,憑借人類之姿,腳踏實地地向著那連定義也未知的最終的生命答案——不斷前行。這便是我對王所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實驗:事因經過始知難

回到現實。走進實驗室的經歷還讓我“知道”,平常看到的生命科學論文,大量的數據分析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雖然我一直都是這么觀念著的,但沒有親自上手過,就不會真正“知道”其背后的分量。

讓我嘗試的第一個實驗是小鼠灌流,也就是將注射針插入小鼠的左心室,讓多聚甲醛溶液通過體循環流經全身、穿過大腦,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并將它們交聯在一起,起到原位固定組織的效果。理論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對我來說就全亂了套。小鼠怎么用手緊緊抓住?具體怎么解剖?怎么剪斷肋骨而不傷及內臟?針頭怎么精準進入左心室?剪下的首級如何取腦?各種各樣的問題,是多么詳細的protocol都無法精確描述的,只有親自上陣、動手實驗,才會體驗到實驗的艱難,和一行行數據背后的艱辛。做不好的行為實驗是常有的事,小鼠可不一定如我們所愿做出既定的行為;注射的病毒、埋入的光纖位置對不?那得幾個星期后把片子展出來才知道。幾個星期啊!一個研究生、一個博士生甚至一個PI,于求學或者任教的其間,又能完成多少個生命科學的課題、為人類拓展多少知識的邊界呢?但是,(濕)實驗,是生命科學的本質之一、是科技再怎么發展也繞不過去的核心。即使在生物信息學不斷發展的今天,除非計算機已然強大到以可忽略的誤差模擬分子的結構和運動,那么濕實驗都是必要而必須的。我曾想過,具有高重復性、高規范化的實驗流程,為什么不可以交給公司去做,或者用更自動化的機器進行呢?為什么我們的研究生、博士生要反復地重復注射、灌流、切片等等實驗呢?這個問題在經過曹老師的指點后,顯得很幼稚。沒有系統性的科研訓練、沒有在實驗上經過反反復復的打磨和學習,又怎么培養起設計一個新的方法、完成一個新的實驗,領導一個新的課題的能力呢?誠然技術會不斷地進步,Nature Methods上層出不窮的論文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從單純的電刺激到化學遺傳學、光遺傳學更能說明這一點。可是一個時期內能夠使用的、較為成熟的技術手段仍具有時代局限性。有什么樣的技術,我們就開展什么樣的研究、做出現階段能做出的貢獻。科研自然需要我們仰望星空,眺望遠方,天馬行空地暢想、無拘無束地神游,但亦需要我們腳踏實地,根據現有的條件,靜下心來實現具體的idea、做好能做的事情。

那么生命科學的實驗究竟在探索什么呢?每一個生命,無論是簡單的病毒,還是具有智慧的人類,本質上都是一個具有歷史偶然性的復雜系統。這個學科里沒有物理學一般的自洽的、連續的理論貫穿自底向上的每個分支,進化的基本原理已然決定了各種生命系統的異質性。同一性固然存在,但是落到具體的生命中,也即不同的物種中、同一物種的不同生命階段中、同一生命階段的不同組織中、同一組織的不同類細胞中,都有巨大的、難以預測、尚未清楚的差異、更別說這些差異組成的巨大的、精巧的網絡。瞄準這個巨大網絡中一條通路、單個物質進行探索,而這也是我們目前對生命窺一斑而見全貌的最基本方法。不過,生物信息學的興起,正在給這個范式帶來一定的沖擊。濕實驗的地位不可動搖,但計算生物學的方法(干實驗)卻能快速地從異質性的數據中挖掘更多的同一——比如使用機器學習預測新冠病毒的進化方向,或者預測蛋白質的結構等。計算機嘗試構建一個虛擬的世界,不斷地逼近我們的現實;而我們則用現實來檢驗計算機的預測。我認為這正是生命科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濕實驗發掘更多的事實和數據,干實驗總結更多的規律和理論,通過真實世界的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預測之間的互相映照,不斷逼近真正的生命——我想,這就是解決生命科學問題的未來范式;而從研究單體分子、研究幾條通路到研究數以千計信號分子的調控網絡、研究人類無法單靠智識掌握的復雜系統,正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內容所在。而這些,就是對王所的剩下兩個問題(第一,第三)的回答。


會議:會當擊水三千里

在來北生所的一個月內,我有幸能參加兩場會議——一場是曹lab去的中國神經科學年會,而另一場是北生所的年會。置身于會議中時,我才完全理解了何為“知識的殿堂,學者的盛宴”。臺上的講者和臺下的聽眾完全地平等,海報的講者熱情洋溢、一旁的聽眾常常拋出問題;他們或許屬于同一領域、交流著最近的工作;或許學科有差異、進行著跨學科的對話……在這里只有知識的交流、思維的碰撞,仿佛一切的瑣事,都被拋到數天之后的“九霄云外”。如果說旅游令常人放松身心,那么學術會議則可以說是令學者放松身心的地方吧!

而這兩個會議,都讓我看到了一片美麗而遼闊的星空:CNS會議讓我明白了神經科學究竟在研究些什么、北生所年會讓我明白了生命科學都在研究些什么。從來沒有完整接觸過這些研究內容的我,經受著一個個講座的知識洗禮,沐浴在“圣光”之中。這樣的盛會,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愉悅,更是讓我堅定了走在學術道路上的志趣,仿佛……我天生就屬于這里一般呢!


生活: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不過,學術并不是一切。沒有日常生活的滋養,也難有做研究的精力。不必說北生所的飯菜、西餐廳的美食,更不必說年會時的歌手大賽、免費的高級溫泉,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年會最后一天的5km歡樂跑——我可能是本屆summer中參與的少數幾位?5:30的起床時間,對于習慣了年會非早八時間的我是個巨大的挑戰;而長久沒有運動的身軀,更是讓我心里沒有了底。但我還是義無反顧地前往,坐上班車向湖畔出發。

望不盡的跑道。原本對我較為輕松的5km,在被暑假和北生所的食堂“伺候”了一個月后,成為了難以克服的障礙。行至一半,我早已氣喘吁吁,心生放棄之意。看到旁邊一個個停下來的人們,我不禁有些恍惚。要放棄么?不行呢。王所早在行程之初就超越了我這個年富力強的小伙子,即使我無法跟上他的腳步,但我也不能放棄追隨他的蹤跡啊!氣喘吁吁地跑著,我聽到了徐燕師姐和夏婷師姐的加油鼓勁,我看到了四周變換的綠色,我聞到了空氣中彌漫的芬芳,我感受到了內心那純粹的悸動。

日常中不被察覺的色彩啊,此刻卻變得如此鮮明。

不知道是何時跑完的。我自顧自地大喘氣、失了魂似地輕走著、休息著,呼吸在二十分鐘后才逐漸恢復,甚至最后還錯過了合照。但我并沒有感到失落,看著手中北生所為我們頒發的紀念品,我由衷地笑了。因為這是我為我自己爭取來的禮物,也是北生所對我的“認可”:恭喜你,堅持下來,完成了我們的“歡樂跑”!



無論如何,為期一月的北生所實習還是要結束了。十分感激王曉東所長、曹鵬老師給予我實習的機會,也很感謝一直用心帶我的管徐燕師姐,以及實驗室里熱心幫助我的各位師兄師姐們。這漫長的旅程,可能在我的人生中只是短短一瞬,卻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生命之璀璨,我已經充分地體會過;大腦之奧秘,我已真切地感觸過。最后的最后,請允許我用一首小詩做結:


難道我只是化學的火花嗎?

我是電脈沖構成的信息流嗎?

我是復雜網絡中涌現的有序嗎?

我是神經流形上游蕩的高維向量嗎?

我不只是我的眼睛、口鼻、身體,

我是那個從意識里向外看的人。

但是從它里面向外看的人是誰?

我是誰?

你又是誰?

——Adapted from Does Cognition emerge from enormous simple connections by Ling Zhao, ZhiHu


是啊,我們要對這奇跡般的生命、要對這神經元形成的璀璨星河抱有敬畏之心。

但是,我仍然堅信著,生命科學的全部機理、意識智能的所有問題,無論它們只是物理系統復雜網絡的運作,亦或存在著本質的混沌與不可預測性——

都終將被我們發現、被我們理解、被我們創造。

我如此堅信著。

——THE END——

不期而遇的夏天

——NIBS夏令營感想


56. 周彰(清華大學,王偉實驗室)


倏忽之間,五周的NIBS夏令營就要結束了。初到的好奇還歷歷在目,近在咫尺的分離又那樣地讓我不舍。回憶過往,十分感慨。

一、初至NIBS

對我而言,報名NIBS夏令營實在是機緣巧合。起初只是為了填充悠長的暑假生活,后來又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科研訓練,我的心態從最初的能進就進的平和,逐漸變化到了后期害怕不能進的患得患失。索性最終得以通過選拔,成為NIBS夏令營的一員。

NIBS之前,我剛剛結束了在湖南的支教。拎著大小包袱,我從湖南跋涉而來。兜兜轉轉報導、放置姓李、鋪好床鋪,我的NIBS之旅就此開始。

二、實驗室——進步的階梯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化學實驗室學習,了解得也大多是化學知識。這次得以進入王偉老師的生物實驗室學習,最開始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此前由于課程安排原因,我一直無法得以更深入地學習生物相關的知識和實驗操作,這讓我十分忐忑。不過實驗室的老師、師兄師姐們都非常nice,完全沒有嫌棄我的淺薄。即使我此前從來沒有做過PCR,從來沒有跑膠,從來沒有構建過質粒,師兄師姐們仍然愿意用自己的課題給我學習的機會,從在旁觀摩到實操上手,我漸漸地擁有了從事生物實驗的勇氣和自信。從第一次做PCR就加錯了試劑的小白,到能成功回收DNA的新手,我真的在實驗室里學會了很多。每次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時,我都忘記了時間,晚上九點多從實驗室出來,人依舊處于興奮狀態。

另外在實驗室里我也學習了對小鼠的基本操作。我第一次看到了小鼠,捉住了小鼠,給小鼠打藥。師兄在旁給我手把手教學,一點點告訴我抓小鼠的獨門秘訣,讓我在注意安全的同時高效地抓住小鼠,讓我在不過多干擾小鼠的同時給小鼠打藥。有一個晚上,師兄甚至因為陪著我聯系抓小鼠,最終錯過了回宿舍的班車,令我既愧疚又感動。

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們都非常友善團結。記得我剛來的第一天就碰巧趕上了師兄師姐們在西餐廳團建,大家歡聚一堂的氣氛有一種家的感覺。后來每周我們都會有類似的聚會,我們會跑去回龍觀吃海底撈,也會在周圍隨性city walk,有一種閑適的感覺。

三、我真的沒想到能認識到這么多好朋友

我其實是一個挺社恐的人,但我真的沒想到能在這里認識這么多這么好的朋友。認識的契機是summer在年會上表演的節目。社恐的我最開始是迫于同校的組長的“淫威”才答應表演。在一次次的排練中,我們這個team逐漸有了默契,友誼在暗中滋生。

在抵達天津東麗湖酒店后,我們也投入了現場排練工作中。中途有很多插曲和意外,但最終都得到了解決。在年會第一晚的排練結束后,我們這個team仍然不想結束,憑著年輕人的精力和活力,一直團建到了凌晨。年會的第二天晚上就是“NIBS年度歌手大賽”,我們作為串場節目獲得了滿堂彩。在表演成功的喜悅中,我們乘興而返,在歡聲笑語中,玩著桌游見證了第二天的太陽升起。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個通宵,我很開心能和大家一起度過。之后我們一起前往了附近的歡樂谷游玩,感情也在晚上的真心話大冒險中愈加香醇。看著大家雖然疲憊但依舊堅持和朋友們待在一起,我感受到了“朋友”二字的力量和感情。

四、寫在最后

非常感謝NIBS給了我這次機會,在實驗中成長,在朋友旁恣肆,這短短的五周卻給了我五年也沒有的人生體驗。我希望這個與大家不期而遇的夏天能永不完結,也希望在分別之后,大家有各自美好的生活。


57. 周子軒莫納什大學齊湘兵實驗室


When tomorrow turns in today, yesterday, and someday that no more important in your memory (but days in NIBS won’t be) ,we suddenly realize that we are pushed forward by time. This is not a train in still in which you may feel forward when another train goes by. It is the truth that we’ve all grown up.

轉眼就到了要分別的時候,在NIBS 的五周使我的對于科研的認知有了全面的refresh,回想來NIBS 登記入住的第一天,我感嘆著那一墻的學術大佬都曾來過NIBS, 看著那一篇篇SCN 上的高分論文,心中除了無盡的贊嘆還多了一絲絲的顧慮“來這,我能跟上這些大佬的節奏嗎?我做的不好會不會挨罵?”但第二天的正式歡迎會徹底打消我的“自作多情”王所長的幽默發言和對于我們summer充分的相信使我懸著的心放了一半。沒想到所長這么大的領導還能這么親民,當推出那本《如何的諾貝爾獎》我就徹底繃不住了(天吶,他竟然想教會我得諾獎)當然其他的幾位老師也是同樣的幽默。第一次見到齊lab manager吳師姐就熱情地加了微信,師姐說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找她。我在實驗室見到未曾知曉的儀器,但師兄師姐會耐心的講解如何使用它們,更是鼓勵我去嘗試操作,讓我不用擔心犯錯。她們的親切與照顧加大的加強了我的自信心。到了年會,我與其他summer一起k歌,打牌,聽完年會歌手大賽,一起暢玩至日出,一起相約游泳泡溫泉,和師兄師姐跑出去吃夜宵,可能這才是NIBS科研的真正面貌,師兄師姐就是我的“哥哥姐姐們”,summer是一起玩的“同班同學 ”,不是枯燥無味的反復試驗,一板一眼的嚴厲說教,是一起去西餐廳的大快朵頤,是吃烤肉時的八卦日常,是在KTV包廂里的放肆大笑。原來,科研人員也可以多才多藝,幽默風趣,師兄師姐也不是八面玲瓏三頭六臂的怪物,是會照顧師弟,會在課題做不出來時吐槽的好哥哥好姐姐。

NIBS 的科研當然也是首屈一指的,無論是大會上PI們令人震撼的課題報告,還是師姐在journal上的獨到見解,或是師姐對于高通量設備熟練地使用。師兄對于反應的精確掌握可以使產率達到93%,且溶解度也極好,但有時候說話聲音有點小,經常聽不清,對于放錯東西也會生氣,他經常提醒我做事要動腦子,要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想想為什么。有時候還會問這步反應的機理和為什么這么做,活脫脫像個小老師。(但遇到齊老師還是會緊張)文婷師姐就完全把我當弟弟看了,教我如何養細胞,在配制溶液的時候和我聊聊家常,讓我自己養細胞(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DMSO的瓶口單手擰不開,雙手擰開卻把蓋子弄掉了,導致養細胞失敗qwq)。李嬌師姐更是讓我全面了解高通量實驗室的設備,幾乎全用了一遍,師姐說,不要害怕出錯,出錯了才能有進步。

總體NIBS給我的感覺是一個溫馨包容,對與知識有強烈好奇心的集體,無論是同級的summer們還是師兄師姐,亦或是王所長與那些PI們,他們都散著活力與陽光,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58. 朱珂瑤(蘇州大學,徐純福實驗室)


初次了解NIBS,是在我們學院舉辦的一次升學分享會上,有一位拿到PTN offer的學姐分享了她的經驗。此時,暑期訓練計劃就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之后,我有幸聽到了NIBS的沈博老師在我們學校做的報告,因這一次的經歷,我對NIBS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越來越被NIBS的魅力吸引。于是當我看到官網上的報名通知后,就立刻著手準備我的申請材料。我心知自己的本科院校并非頂級高校,在科研、競賽、英語等方面也不夠突出,但就有一種不知來源于何處的迷之自信,相信自己對科研的熱忱和期待會打動審核的老師(^ν^)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每當郵箱彈出新郵件通知時,我都會激動地點開,一邊刪著垃圾郵件,一邊又在期待著那個我念念不忘的offer。終于,在一節概統課上,我收到了錄取郵件。那節課講了什么我已經一點都記不住了(我不是有意上課摸魚的,請老師原諒我Orz),但收到郵件的欣喜、激動,仿佛還停留在我的心中。從家到北京,幾經輾轉,跨越千里(實打實的一千多公里的距離),當我透過車窗看見寫著“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大字的紅樓時,激動無以言表。

Xu Lab主要研究蛋白質計算設計,使用計算的方法設計蛋白質,再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選擇與驗證,“干濕結合”。作為一個各種意義上的新手,徐老師給我布置了一個蛋白質序列設計相關的小任務,讓我跟著師兄了解這個領域。一開始,我的生活陷入了“看文獻-看不懂-查各種資料-嘗試理解-理解失敗”的循環之中。但慢慢地,每一次的組會、講座,以及年會和格物致知論壇都給了我看待科研的新視角,幫助我從不懂到懵懂。

學習計算生物學意味著要和各類代碼打交道,雖然我非常不愿意,但被各類bug卡住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初次接觸到服務器等操作,我的那點知識儲備感覺根本不夠用,再次感謝hj師兄、yz師兄,以及實驗室其他可愛的師兄師姐的幫助,感謝CSDNStack overflow等網站,讓我能夠完成我的任務。

NIBS的科研生活很純粹,但也足夠豐富。在7月17日的開營儀式上,王所對我們說,歷屆summer都是NIBS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他告訴我們,希望我們在這五周的時間里,對生命科學有感性的認識,對生命科學有敬畏之心,對解決困難的問題有信心,學會人際關系的處理,并收獲一次神奇的體驗。事實證明,王所不愧是王所,這次經歷讓我很清楚地體會到了以上五點,且感觸頗深,無法用言語形容。


「科研之余,偶有歌舞之聚,其樂融融。年會之娛,難忘之時,樂在其中。」


作為summer,我們需要在年會的歌手大賽上表演串場節目,本來只想做個樂子人觀眾的我,不知道怎么的就被rpz同學忽悠到了,加入到我們二組的節目:歌曲串燒《勇闖天涯之童年大作戰》(說是歌曲串燒,其實是唱跳表演)之中。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馴服我不馴的四肢,穿上我心愛的花襯衫,戴上我心愛的墨鏡,終于我可以相對熟練地在臺上唱跳。在歌手大賽上,經常在影像中心、細胞房里唱歌的博士生師兄師姐們有了在臺上大展身手的機會。晚會最后的王所合唱 NIBS 版《這世界那么多人》,讓我這個不曾參與過NIBS二十年歷史的人都不禁感動。移液槍吸走了惆悵,看班車又在追趕著太陽”,生物人的浪漫大抵都在這句歌詞里了吧。

此外,不得不說,NIBS的伙食真的很好很好。大食堂每天不重樣的飯菜美味健康、西餐廳里西餐日料泰餐等等面面俱到、年會期間的酒店自助餐讓我仿佛來到了天堂。每當群里一呼:“西否?”,大家便結伴而行,前往西餐廳,品嘗壽司牛排墨西哥肉餅等等,大快朵頤。也感謝吃飯/外賣搭子們(小魚、我的兩位室友wyy和毛毛、以及一起表演節目的家人們)的陪伴,謝謝你們陪我一起長胖(哈哈哈哈哈)。

五周的時間真的很快。一轉眼就到了要離開NIBS的時候,我們都將奔赴自己的生活,為各自的目標奔忙。不知道何時才能與大家再聚,期待我們以“NIBS第十七期summer”的共同身份開啟新的緣分。志之所趨,無遠弗屆,若我足夠優秀與幸運,希望明年,我能再次如愿來到NIBS的紅房。再見啦,期待下次再見!

? 另类专区亚洲中字,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动漫,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а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欧洲欧美视频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青青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