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學生活動
東籬采風悠悠談-Happy Hour系列活動之李家洋篇
東籬采風悠悠談
——Happy Hour系列活動之李家洋篇
厚積薄發(fā)——抓住一切機會學習
家洋高中畢業(yè)后,先是回家務農,然后當民辦教師,又做了建筑工人?;謴透呖己?,家洋每天白天干活,晚上在工人宿舍里熬夜復習。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讓家洋了解社會、農村的真實情況和真正需要,所以一旦獲得了學習的機會,就特別珍惜。
家洋認為1978年考上大學對他特別重要,這個階段,他作了很多知識的累積。本專業(yè)的課程不能滿足家洋求知的欲望,就去旁聽其他專業(yè)的課程,不管給不給學分,生物學有關的課程都學。這樣還不夠,家洋就買來影印版的外文書籍,自學更多課程。
1982年到中科院的遺傳所念研究生同樣是家洋心目中關鍵的一步,正是來到這里,以前書本上看到的很多知識才能在現(xiàn)實中運用起來。這三年中,家洋如饑似渴地看完了遺傳所全部相關書籍,并在做完自己工作的基礎上幫其他老師實驗,不斷汲取新的營養(yǎng)。
此后,家洋1985年到美國布蘭代斯大學讀生物學博士,1991年開始在康奈爾大學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國后僅一年就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再過兩年成為“百人計劃”中的一員,2001年當選為院士,2004年成為中科院副院長。
當被問及如此成功的背后是否有一份良好的人生規(guī)劃時,家洋說有大的志向必不可少,更重要的卻是你能做什么,做出多少。想做得好,科學熱情就應該高,除了興趣外,還應該有學習學習再學習的動力。
平淡從容——換個角度看順與不順
科研的道路上從來都是荊棘遠多于鮮花,當有同學讓家洋談談成功背后的挫折時,家洋的回答出乎我們的意料。在家洋的觀念中,任何經(jīng)歷沒有絕對的順與不順,關鍵是做一件事便把它做好。碩士時,老師有兩個方向的課題,一個分子生物學,另一個是蛋白質,當時分子生物學技術剛出來,大家都想學,但導師安排家洋去做蛋白。家洋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先將蛋白質的工作做好,自己再去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博士階段,導師是研究硫的代謝途徑的,很多人認為這個沒有前途,但恰恰是這個階段,家洋系統(tǒng)學習了酶學、蛋白分離純化等現(xiàn)在很多實驗室都不會的技術,讓他受益匪淺,對后來發(fā)展的幫助很大。博士后的階段,家洋又在分子遺傳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這樣,將研究生
抉擇果斷——做與不做需量力而行
作為一名很成功的科學家,家洋應該是想做哪方面課題就做哪方面了,對此,家洋卻有著自己的理解。面對一項工作,選擇做還是不做,一是看這項工作有沒有大的發(fā)展?jié)摿?,過去的知識背景會讓自己有一種內心的隱約感覺,家洋把這種積累后擁有的判斷能力稱為“第六感”;二是看現(xiàn)實條件是否能提供做一件事的可能性,比如自己知道表觀遺傳學、基因芯片、結構生物學等很重要,但實驗室的條件和背景不適合做,便選擇放棄或與別人合作。家洋認為科學史、哲學等都很重要,博士階段讀點科學史對于我們安排實驗、思考問題很有幫助。
游刃有余——導師與中科院副院長的雙重工作
白天在中科院做行政工作,晚上在實驗室搞科研,工作性質看起來完全不同,家洋心目中兩者卻是異常和諧的,做好副院長工作的要求便是不放棄科研。家洋認為要將一件事做好,內在方法、思路都是類似的,只有不斷追求完美才能將事情真正做好。
在中科院,家洋負責分配資源環(huán)境與農業(yè)的一些工作,唯一的原則就是某一項工作適合誰做。不去想、不去參與本分工作之外的那些關系,才能做好工作,對自己也好。
在實驗室,家洋自己踏踏實實的思考、設計實驗,對學生也是從嚴要求。家洋舉例說,電泳是個很簡單的實驗,但你的每一個泳道是否垂直,圖像是否清楚,對照是否合理都值得好好思考和努力。實驗中僅僅克隆到一個特定功能的基因不行,必須了解其功能才算做了一點工作。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家洋領導的課題組不但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蘗的基因MOC1,而且揭示了其可能的工作機制,論文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
美好未來——生命科學研究的大環(huán)境越來越好
家洋回憶剛回國時,條件很差,購買各種儀器的經(jīng)費都不足,但自己不急,一步一步的走,盡管開始慢,相信總有成功的一天。另外就是當年課題盡量選擇花費少的,現(xiàn)在不一樣了,各種條件都有,把各種應酬的時間省下來,做做科研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國家目前對生命科學很支持,家洋認為NIB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事科研工作的人要去思考如何將生命科學做起來。在目前的中國,生命科學的發(fā)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生物經(jīng)濟的時代還沒有到來,生物人才的需求還小于電子等學科,但生物制藥、克隆技術的應用等已經(jīng)在快速改變著人類生活的面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將越來越關注人本身及其生活的環(huán)境,生物人才將越來越受重視。
諄諄教誨——家洋的殷切希望
活動的最后,當家洋被要求以父輩的身份給同學們給一點建議和教誨時,家洋先是很幽默地介紹他對自己孩子的要求僅僅兩點,一是自食其力,二是奉公守法。緊接著,家洋話題一轉,對我們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立志,志向非常重要,志向的高低將決定我們最后所能達到的高度;二是持續(xù)努力,現(xiàn)在的社會競爭很激烈,要實現(xiàn)志向,就必須百分之百的投入,安排好事情的主次,堅持不懈,否則志向就僅僅是空想而已;三是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唯有團結合作才能讓我們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快地向成功邁進;四是求實,科學與很多工作不同,不能有半點人工假象,實事求是是從事科研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準則。
(供稿人:陳浩東)


